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帝御山河 > 第二十五回 谣起郊野牵侯府 利刃暗藏待风起(第3页)

第二十五回 谣起郊野牵侯府 利刃暗藏待风起(第3页)

“放过他?”齐王忽然低笑出声,笑声里藏着几分冷冽,“《左传》有云,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对付此等货色,需厚积薄发,待其得意忘形时,一击必能令他万劫不复。”

汪康年躬身拱手:“王爷高见!”话锋一转,又道,“臣近日听闻一桩奇事,关乎杜之贵如何谋得扬州刺史之位,王爷可愿听闻?”

齐王抬眼瞥他:“哦?愿闻其详。”

“城阳有座暖乐楼,楼中名妓张翠喜艳名远播。”汪康年声音压低了几分,“杜之贵为攀附桂宁侯,竟斥三万两白银强行赎买张翠喜,献于侯府,这才换来了举荐之机。”

“原来如此。”齐王唇角勾起一抹讥诮,“此事虽真,却无实证,不足为凭。”

“臣正派人暗中搜寻证据。”汪康年道。

齐王缓缓摇头:“他那点所谓‘政绩’本就掺水,与其纠结于此,不如你亲自出门打听打听——城阳百姓对这位‘父母官’,究竟是何评价?”

日头西斜,金辉透过齐王府的格窗,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光影,已近午后。汪康年起身躬身,语气恭敬中带着几分恳切:“王爷,天色不早,臣先行告退,不耽误王爷休憩。”

齐王抬了抬手,笑意温和:“无妨无妨,不必多礼,我便不亲自送你了。”

“王爷折煞臣了,哪里当得起您恭送!”汪康年连忙摆手,话音一转,神色陡然沉了下来,眼底浮起伤感,“臣今日前来,除了详禀杜之贵之事,还需赶往洛京郊外——今日是家母忌辰,需去坟前祭拜。”

“哦?竟有此事!”齐王面露讶异,随即沉声道,“你这糊涂人!此等大事怎能排在后面?理应先去料理才是“——理应先去料理才是!”齐王扬声道,“来人!速速备一份薄礼,拣上好的祭奠之物备好!”

汪康年连忙推辞:“王爷万万不可,切莫为臣破费!”

“哎,这你就见外了。”齐王摆手道,“些许薄礼,权当我敬伯母一杯薄酒,也是我的一份心意。”

汪康年眼中闪过一丝动容,躬身道:“那臣便不推辞了,多谢王爷体恤!”接过仆从递来的祭奠礼盒后,再次拱手行礼,转身缓步退出了齐王府,脚步较来时多了几分沉重。

车马缓缓驶离齐王府,一路穿行至洛京郊外。下了车马,汪康年提着祭奠礼盒,迈着稳重的步伐来到母亲墓碑前,缓缓跪下。指尖抚过碑上“先母汪氏之墓”的刻字,指腹沾着细碎尘土,他喉结滚动,声音低沉沙哑:“娘,儿子来看您了。近来朝堂不宁,儿正盯着一个贪官,他害民误事,攀附权贵,儿定要搜集证据,让他伏法,也算替百姓出口气,不辜负您当年教我的‘明是非、守本心’。王爷待儿不薄,今日还备了奠品,您在天有灵,护佑儿行事顺遂,早日除了这害。”说罢,他俯身叩首,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肩头微微发颤。

祭拜完毕,汪康年登车返程。马车缓缓穿行在洛京郊野,他端坐车架内,垂眸倚着凭几,眉宇间仍凝着祭母后的沉郁。车架外不时飘进各路歌谣——或是调侃权贵的市井小调,或是传唱坊间轶事的杂曲,这类曲子日日在京中流转,他早已习以为常,左耳进右耳出,毫不在意。

直至一段清晰的调子钻入耳畔:“城阳郡里有桩奇,白银堆成小山齐。一只雀儿往南飞,落在侯爷暖阁西。田埂草枯盼雨露,暖阁笙歌日头低——”

整段歌谣唱罢,汪康年猛地抬眼,眸中沉郁瞬间被锐光取代,豁然坐直身子,指尖不自觉攥紧了袖角。

“停车!”低沉的喝声穿透车帘,车夫应声勒马,车声骤停。

汪康年掀帘的动作带着几分急切,目光扫过路边蜷缩的几个乞丐,沉声道:“方才这歌谣,你从何处听来?再完整唱一遍!”

乞丐们被他陡然的气势吓了一跳,你推我搡,扯着沙哑嗓子又唱了一遍,调子虽参差不齐,字句却字字清晰。

汪康年细听之下,眸底精光一闪,唇角勾起一抹玩味:“你们是哪里来的?”

“回先生,我们是城阳来的!”领头乞丐连忙躬身回话。

“城阳?”汪康年挑眉,“来洛京做什么?”

“哎,先生有所不知!”乞丐脸上堆起愁苦,“杜之贵在城阳待了三年,苛捐杂税压得人喘不过气,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才逃来京城讨口饭吃!这歌谣是个书生托我们唱的,说能让更多人知道杜大人的恶行!”

“那书生姓甚名谁?”

“不清楚!只记得是个模样俊朗的少年郎,给了我们些铜钱,让我们多传唱几遍。”

汪康年颔首,朝车外仆从扬声道:“来人,取五十两纹银来!”待银锭递到手中,他掂了掂,掷给乞丐:“十个人,每人五两。这银子不是白拿的——你们进了城,要把这歌谣唱遍大街小巷,让洛京人人都听见!”

乞丐们捧着沉甸甸的银锭,喜出望外,连连磕头:“谢先生!谢先生!我们一定唱!”

汪康年挥了挥手,语气平淡:“你们走吧,记住方才的话。”

乞丐们千恩万谢地散去,车帘落下的瞬间,他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暗自腹道:“哈哈,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杜之贵、桂宁侯……这下,洛京的好戏可算要开场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