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她山之玉是不是成语 > 她山玉(第2页)

她山玉(第2页)

她如此想着,又有力气继续挖了。神游之际,从东头挖到了西头。

所以那究竟是个什么字呢?

她还在想。

她想起那年自己的文章,左右是讲些房屋架构,因是崔相审批,学了些之乎者也的言论,被点出了赘述的毛病。

“大巧若拙”一句,她记了许多年,也切实履行了。

常年奔走于世,贴身的文历自然不能是普通材料。她特意选了韧性强的皮子装订成册,每每用去一页,就以桐油封之,可经风吹日晒不在话下。

而今埋于淤泥里,杜若兰最担心碎石锋利,伤了页面,因为不敢用手深扒,只敢一颗一颗挪开石头。

天色渐暗,耳畔有嘈杂的人声和马蹄声,来来往往。涓涓细流沿着石缝蜿蜒而下,杜若兰顾不上许多,半边腿跪在泥里。

苦于无照明之物,她便将一门心思放在寻物之上。手心汗津津的,浸在水里摸索。

风将泥土的腥气送得很远,却又很近。

她想起民间管那个年份叫嘉平元年,不求功绩赫赫,但求岁岁平平。杜若兰深一脚浅一脚渡临淮,脚丫碾过地里的禾苗,因为泡了水,土地软烂无比,走一会儿便要停下来清理淤积,否则层层黏在脚上,行走多有不便。

那年民间发了很大的洪水,因着连绵的雨季,各地天灾不断,深宫波涛汹涌,朝野皆不太平。

因此,那策论讲的是治水之道。

“源清本固,浊水可澄,猛水可御。”

通篇未有激愤之语,梳庞杂为有序,引支江水系为例,切实落于细微处。

文章无我,故而通透。鉴照者不同,其中影迹便也各异。

崔相读之,沉默数息,执笔提了一字。

杜若兰的指尖触到一点不同于碎石的触感。她心脏一缩,小心翼翼拂开泥水,火光自身后照过来,照清那物件的一角,确是她那本宝贝文历。

她也想起了那个字,是“灵”。

文章写给人看,心自由,字便是活的。不消榫卯合扣,言者自明。

只是从来笔冢葬痴人。

自十三年秋陆方公然行焚文之举,梁朝已有许多年再无文官敢提笔。文脉星火,几坠于斯。

——那你呢?杜若兰,你恨的究竟是那个“灵”字,还是那个烧毁灵字的人?

无人能回答。

文历边缘略有磨损,但整体完好。杜若兰呼出一口浊气,在官袍相对干净的袖口上擦了擦封皮,翻开内页,对着光,字迹依然清晰。

她长长舒了一口气。

将文历抱在胸前,这才感到浑身冰冷,膝盖也跪得酸麻。她挣扎着站起身,一抬头,却猝不及防地撞进一双眼睛里。

贺玉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侧。

暮色四合,火把的光勾勒出她挺拔而疲惫的轮廓,衣服上仍沾着沉沉的水汽。她就那样静静地站着,看着杜若兰,看着她从泥泞中挖出宝贝、如释重负的全过程。

杜若兰心头一跳,下意识想将文历塞回衣兜里,又觉此举徒劳。只怕她此时倒是比这文历更狼狈了。

贺玉却是单纯瞧着她,眸无异色,似未察觉这一系列的小动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