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穿成废柴后我成了 > 珠联璧合(第1页)

珠联璧合(第1页)

萧执那夜来得突然,去得也匆忙。边关虽获大捷,北狄主力未损,退守三百里不过暂避锋芒,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主帅擅离,若被敌方探知,后果不堪设想。他与林微熹执手相望不过半柱香的功夫,窗外便传来暗卫约定好的夜枭啼鸣——这是催促他必须即刻返回的信号。

他深深看她一眼,那目光似要将她的容颜镌刻入骨,千言万语终只化作一句:“保重。”随即,玄色身影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融入沉沉夜色,仿佛只是她惊魂甫定后的一场幻梦。

唯有掌心残留的触感,案头那支风干的塞外红梅与那枚带着凛冽气息的狼牙,证明他确实来过,那番“靖王妃”的承诺,并非虚言。

林微熹独立窗前,望着他消失的方向,良久,才轻轻合上窗扉。心湖被他投下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难以平息。那是一种混杂着甜蜜、酸楚、担忧与无比坚定的复杂情愫。她知他心意,亦明自己心之所向。前路纵有千难万险,既已携手,便无惧风雨。

她将那支红梅小心地插入一个天青釉瓷瓶,与那枚狼牙一同置于案头。随后,她强迫自己收敛心神,将全副精力重新投入到那迫在眉睫的粮草转运事宜上。他的战场在边关,她的战场,就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京城。

翌日,朝堂之上,果然再起波澜。

靖王大捷的正式军报已由兵部呈上,皇帝龙颜大悦,当庭褒奖,并下令犒赏三军。然而,不等这喜悦的气氛弥漫开来,便有御史出列,弹劾靖王“虽获小胜,然劳师远征,耗费国力甚巨,且未能乘胜追击,尽歼狄虏,恐有养虎遗患之嫌”,更有甚者,隐晦提及“主帅用兵,当以稳重为上,不宜行险侥幸”,暗指萧执之前的夜袭乃是冒险之举。

紧接着,户部官员又奏,因边关战事,国库粮饷消耗巨大,加之去岁南方水患,税收减收,今春若再持续大规模用兵,恐国库难以为继,提请皇帝下旨,命边军“暂取守势,休养生息”,实则暗示削减边关粮饷供应。

这一唱一和,看似为国为民,实则句句针对靖王,意图掣肘。谁都明白,北狄未灭,此刻若粮草不继,军心必乱,之前大捷的优势将荡然无存。而提出此议的官员,虽非齐王直接党羽,但其背后,难保没有齐王被罚闭门后,其势力不甘失败的反扑。

皇帝眉头紧锁,显然也在权衡。战事拖延,确非长久之计,但若此时退缩,北狄气焰复炽,边境将永无宁日。

“陛下,”一位老成持重的阁老出列,“靖王殿下新胜,士气正旺,确应一鼓作气。然户部所虑,亦非虚言。为今之计,当务之急乃是保障边军粮饷充足,方能议及后续战事。或可令沿途州县加紧筹措,或可号召民间商贾捐输,以解燃眉之急。”

这提议看似折中,实则将压力分散了下去。皇帝沉吟片刻,准奏。既令户部、兵部协同,确保边军基本粮饷,又下旨鼓励民间“捐输”,并暗示若能解决此次粮饷难题,必有重赏。

旨意一下,朝堂各方势力心思各异。谁都清楚,这“民间捐输”看似是条出路,但要在短时间内筹集足够支撑大军持续作战的粮草,谈何容易?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像是一个推脱责任的借口。

消息传到锦绣坊,林微熹正在核对最后一批即将启程的粮草清单。闻听此讯,她眸光一凝,唇角却泛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齐王……或者说,他背后的人,果然不肯坐以待毙。这是要将筹措粮草的压力,转嫁出来,若无人能解此局,便可顺理成章地削减边关用度,掣肘王爷。”她放下手中的笔,对肃立一旁的石磊道,“我们之前筹集的粮草,已运出几批?”

“回小姐,第一批已安全抵达,王爷已回信确认。第二批昨夜刚出京,第三批正在装车,预计明晚可秘密出发。”石磊答道。

“好。”林微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初绽的玉兰,“明面上的‘捐输’,我们自然也要参与。林伯,”

侍立一旁的林伯连忙应声:“老奴在。”

“以‘锦绣坊’及我林微熹个人的名义,向官府捐银五千两,粮一千石。”这个数目,对于一个商号而言,已算慷慨,但相对于边关巨大的消耗,不过是杯水车薪。她此举,意在表明态度,却不至于过于扎眼。

“是,大小姐。”

“另外,”林微熹转身,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石磊,你派人去联络与我们交好、且素有忠义之名的几家大商号,如江南的丝绸巨贾沈家、西南的茶马商赵家等。不必明言,只需暗中透露,若能在此次‘捐输’中有所作为,不仅可得朝廷褒奖,更重要的是,日后‘锦绣坊’乃至……靖王府,必将投桃报李,在商贸上给予便利与支持。”

她这是在利用萧执和她自己逐渐建立起来的影响力与信誉,暗中整合商界力量。单个商号力量有限,但若能将一批有实力、有远见的商人联合起来,其能量不可小觑。这并非强制,而是一种利益与声誉捆绑的联盟。

石磊眼中闪过佩服之色:“属下明白!这就去办。”

“还有,”林微熹沉吟道,“我们之前秘密筹集的粮草,继续按计划运送,但路线要更加隐秘,分批分量,化整为零。绝不能让齐王的人察觉到我们的真实运力。”她深知,自己这边动作越大,越容易成为靶子。

是夜,靖王府的书房内,虽主人不在,却有一道窈窕身影于灯下疾书。林微熹应萧执离京前的托付,偶尔会过来处理一些无需立刻决断、但需熟悉的王府庶务,也是借此表明她与靖王府的关联,稳定某些人心。

她刚将一封给江南沈家的密信封好,窗外便传来轻微的叩击声。

“进来。”

一道身影闪入,是石磊,他脸色带着一丝凝重:“小姐,刚收到消息,我们第三批粮草运送的路线可能已泄露,齐王府的人似乎在必经之路上有所布置。另外,京城开始流传一些……关于小姐和王爷的流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