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承乾我就很好奇了,他一个太子,明明都已经是准皇帝了,为什么还要搞出谋反这种骚操作来影响自己的储君地位?”
“你眼里的太子:將来早晚能接班,为啥要造反?
实际上的太子:只能做最后亡命一搏了,再不造反自己就要被送上断头台了。
皇帝和太子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是皇权自带的系统性缺陷。
——权力,会让人彻底失去人性,变成披著人皮的禽兽。”
“法国有人向戴高乐提议设立副总统,戴高乐问:这个副总统平时做什么?等著我死吗?”
“李承乾谋反,李世民得负九成责任。”
“代入李成乾你就会发现其实他很悲哀,因为他查了查歷史,发现上一个平安从太子过渡到皇帝的人,居然是500年前的司马衷,那个傻子皇帝。”
“李承乾:我翻开这歷史一查,这歷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著父慈子孝几个字,我横竖睡不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著:太子不得皇位。”
“我要是李承乾,我就会腰间掛著青雀的头,手举著长孙皇后的灵位,穿著李渊赐给的皇太孙冕服,头系三尺白綾,跑到上早朝的大殿上,嘴里大喊“我寧愿死也不做第二个大伯,母亲,父亲不爱我,儿臣要去找您了。”
然后就开始上吊,我就看他李世民怎么办。”
“刘据:好样的,没丟份儿!”
“杨勇:对,精神点!”
“李渊:“哟哟哟,这不是咱世民吗?怎么,你儿子也谋反啊?”(大荒囚天指→小丑)”
“据统计,中国歷史上一共册封过166位太子,其中成功继位的只有91人,成功率54。8%,勉强超过一半。
其中甚至包括像李世民、杨广这种,靠著太子身份过渡的。”
“歷史上估计除了朱標这位太子爷以外,没有一个太子不是提心弔胆的,可能还有一个朱厚照,毕竟他是独子,稍微好点。”
……
清朝。
对於唐朝的歷史,胤礽早有了解。
所以对那些唐朝皇帝的评分丝毫没有兴趣,他更在意的是那句:
——歷史上一共册封过166位太子,其中成功继位的只有91人,成功率54。8%,勉强超过一半。
自己在太子之位上已经坐了30余年,可父皇却迟迟没有仙去。
甚至多次有意废除自己的太子之位。
那75位最终没有登上皇位的太子里,该不会就有我吧?
胤礽惶恐不安。
对自己的未来產生了担忧。
其他时空,同样也身在太子之位却还未继承皇位的太子们,也惶恐不已。
……
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这边,当他看到自己的评分居然只有6。2这个不上不下的分数后,感觉有点失落。
自己好歹也是创建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评分怎会如此平平无奇?
再往后看,发现有人在惋惜唐朝歷史经歷了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了。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天底下哪有不散的宴席?
哪有不衰的王朝?
就算是先祖李世民所创建的贞观之治不也有衰败的一天吗?
还不是靠自己力挽狂澜。
让大唐再度中兴了?
要怪就只能怪自己的不知道哪个后人能力太差,连个安史之乱都解决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