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第91章 > 第471章 五成(第1页)

第471章 五成(第1页)

谁知,皇帝听后,竟随手将那本奏折往御案上一丢,发出啪的一声轻响,语气带着一丝难得的情绪波动:“荒谬!”

凌川一怔,脸上浮现出真实的茫然,不解陛下为何作此反应。

“你以为你不去劫他的马场,胡羯人就会安分守己,与我大周相安无事?”皇帝看着他,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剖开他心中所想。

“他们此次不从正面强攻,反而采取东西两线袭扰的战术,恰恰说明,胡羯目前无论是兵力、粮草还是物资储备,都不足以支撑他们发动一。。。。。。

黄沙如铁,刮过玉门关残破的城楼。沈昭站在风中,衣袍猎猎,手中握着一张泛黄的西域古图,边角已磨出毛边。那是他在长安国子监尘封卷宗里翻出的《丝路舆图录》,记载着一条被黄沙掩埋三百年的商道??“天脊道”。此路曾贯通河西走廊与大宛诸国,驼铃不绝,粟特商人携香料、宝石而来,汉人以丝绸、瓷器相易。然自前朝战乱起,流沙逐年吞噬路径,关隘废弃,绿洲干涸,昔日繁华终成传说。

程砚立于他身侧,眯眼望向远方地平线,低声道:“你真信那条路还活着?”

“若没人去找,它就死了。”沈昭将地图收入怀中,“可只要还有人记得,哪怕只剩一道车辙印,也算活着。”

他们带了三百人,皆是从各地守路队中遴选的精锐:有曾在岭南架设悬索桥的老石匠,有精通水文测算的浙东子弟,更有林骁亲自挑选的北狄猎手,能在无星之夜凭风辨位。阿箬也在其中,背着她父亲留下的小铁箱,内藏火折、药丸与一册残本《锻器要诀》。她不再言语寡淡,行军途中常为伤员敷药,夜里则默默打磨铁钉,一根根嵌入防滑靴底。

队伍穿越戈壁时,水源成了头等难题。第三日,最后一口井枯竭,众人只得靠晨露润喉。一名年轻工匠脱水昏倒,沈昭亲自背他前行十里,直至发现一处塌陷的古渠遗迹。他命人掘地三尺,果然挖出湿泥,再深探,竟引出一股暗流。老石匠跪地捧水,老泪纵横:“这水……是活的!它还在走原来的路!”

那一夜,他们在渠畔扎营,燃起篝火。沈昭取出随身携带的铜铃??那是程砚当年赠予他的巡道信物,轻轻摇动。清音穿风而逝,仿佛回应,远处沙丘之下,竟传来微弱回响,似有无数铃声沉睡地下,正悄然苏醒。

“天脊道没死。”沈昭闭目低语,“它只是在等我们。”

七日后,他们抵达地图标注的“双驼峰”遗址。此处原为丝路重镇,如今唯余断墙残垣,半截石碑斜插沙中,字迹模糊。然而当沈昭拂去碑面积沙,赫然现出四个篆书大字:“通和万邦”。

“这不是朝廷立的碑。”程砚蹲下细看,“这是民间商会所刻。”

沈昭点头:“所以这条路,从来不是官修,而是商人、百姓一步步踩出来的。没有圣旨,没有兵卒护送,只有信任与契约。”

正说着,阿箬忽然指向西北方:“有人来了。”

horizon上浮现出一行黑点,缓缓逼近。众人戒备,弓弩上弦。待来者近前,却是一支衣衫褴褛的商队,骆驼瘦骨嶙峋,赶路人面色焦黑。为首者是个胡须斑白的老者,见沈昭等人手持铁镐、腰佩铜牌,猛然翻身下驼,扑通跪地:“可是……可是‘守路人’到了?”

沈昭扶他起身,递上水囊。老者饮罢,泣不成声:“我们是疏勒来的商人,祖辈走这条道。十年前,沙暴吞了最后一段路,我们被迫绕行北境,结果遭马匪劫杀,三十人只剩七个活口。这些年,我们年年派人探路,都死在中途……听说长安出了个沈昭,专修绝路,便拼死前来求援!”

沈昭沉默良久,将手中地图展开,递到老者眼前:“你们认得这个吗?”

老者颤抖着手指划过图上标记,忽然浑身一震:“这是……这是我祖父画的!他说若后人想重开天脊道,需寻‘七星泉’为引,泉眼呈北斗之形,水色微蓝,能映星河!”

“七星泉?”林骁皱眉,“从未听闻。”

沈昭却眼神一亮。他想起在幽锢谷缴获的断脉会密档中,有一份残页提及“西域禁地,泉不可寻”,旁边绘有类似图案。当时未加留意,如今想来,那正是对天脊道水源的封锁指令!

“他们早就知道这条路的价值。”沈昭冷笑,“所以宁可让它死在沙里。”

次日清晨,沈昭下令分兵五路,依古图与老者口述方位搜寻七星泉。他自己亲率一队深入南麓沙谷。行至一处裂谷,忽觉脚下松软,沙粒如流水般滑动。众人急退,只见地面塌陷,露出一口幽深井穴,边缘砌着青砖,刻有莲花纹饰。

“是人工井!”阿箬惊呼。

沈昭系绳而下,井底积水泥泞,但确有水流声自岩缝渗出。他用铁铲轻敲井壁,回音响亮??后面是空腔!连夜挖掘后,打通一道暗道,竟发现一组相连的地下水窖,结构精巧,利用地势落差导流蓄水,正是前人智慧结晶。

“七星泉不在地上,在地下!”沈昭仰天长笑,“天脊道的命脉,一直活着!”

消息传开,全军振奋。沈昭立即制定新策:以水窖为基点,逆向测绘古道路线;同时发动商队联络沿途部族,承诺修通之后免税三年,换取人力物资支持。不出十日,周边七个绿洲部落陆续派来壮丁,带着羊皮筏、藤筐与祖传的测距木尺。

工程最难处在于“风刃峡”??一段长达八里的狭窄沙谷,两侧崖壁陡立,每逢风起,砂石如刀飞射,寻常木石结构顷刻毁损。老石匠提议以“叠砖拱券法”建造隧道,仿照前朝陵墓工艺,层层嵌合,无需梁柱。然此法耗材极巨,且需精准计算受力。

沈昭召集众人议事。夜深人静,他独坐帐中,翻阅《拾遗录》残卷,忽见一页批注:“西域有红泥,遇水凝固如铁,昔人谓之‘赤胶土’。”他猛然记起,进关时曾在一处干涸湖床见过类似泥土。翌日亲赴勘察,果得大量红泥矿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