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渔船 诗歌 > 第45章 造纸厂(第1页)

第45章 造纸厂(第1页)

第45章造纸厂

柳大发本来想带着弟弟沿长江顺流而下,到江浙地区找个安静的地方打鱼。

途经安庆的时候弟弟水土不服,再加上连日奔波,受了惊吓,发烧生了病。柳大发顾及到弟弟的身体,便带弟弟上了岸,在安庆租了房子,陪弟弟养病。

有一天他偶然听到有人说安庆有个造纸厂正在招工,工资给的还不错,虽然比不上他打鱼旺季的收入,但至少稳定。更重要的是,弟弟年纪小,不能跟他一样每日里风餐露宿。

柳大发脑筋活泛,又带着一股渔民的冲劲。他进了安庆造纸厂后,没多久就学会了造纸的那一套流程,飞快地就升任了小组长。

柳大发也是时到运到,后来造纸厂改制,原先的一些股东因为纠纷陆续退出。他只混熟了这一行,于是认准这是一个挣大钱的好机会,便利用当初渔民凑的几百块钱,又破釜沉舟地卖掉了连家船,凑了三千块钱入了股,成为了造纸厂的一名大股东。

刚开始造纸厂也挺艰难,后来「价格闯关」浪潮风起云涌。

这时,造纸厂的各种智障通通大卖,就连原先囤积的卫生纸也被抢购一空,造纸厂就此起死回生。

然而后来又遇上了原材料上涨,经济萧条,造纸厂的发展又陷入了低谷。

柳大发又看准时机把手里的股份卖了出去,拿着钱回了洞庭湖。

他回来一个是有“衣锦还乡”的想法,二个在他心底哪怕他在外面漂得再远,混得再好,洞庭湖始终是他的家,他的根。

所以他决定怀揣巨款回乡,回到洞庭湖畔,开办属于自己的造纸厂。

柳大发作为回乡创业的青年企业家,受到了附近乡镇的热情接待。

肖红兵也参与到了接待和陪同柳大发的行列中,甚至他还以江家开渔业厂为例子,说明他们东湖村的建厂条件多么优越,民众多么配合等等。只可惜,柳大发还是没相中东湖村。

经过几天的筛选,柳大发最后把建厂的地址选在了东湖村下游不远处的群力村,也是杨主任工作的地方。喜的杨主任笑眯了眼。

选址、动工,柳大发没有用村里原有的房屋,而是大兴土木,拖拉机将建材一车车的拖过来,还请来了搅拌机和吊车,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洞庭湖上的渔民们一见柳大发带来这焕然一新的架势,纷纷感慨,“柳大发这才是大老板的气概!你看看,厂子修起来怕都不止有三四层楼高!哪像江家,租了个破仓库就称开厂了!”

“江家开了厂又怎么样,还不是天天打鱼的渔民?哪像柳大发,人家连家船都卖了,这才是真正的离水上岸!”

“柳四喜给他名字就起得好,大发,就真是发大财了!”

……

渔民们对于江家兄弟和柳大发创业的态度截然不同。

江家兄弟是他们从小看到大的土生土长的渔民,和他们并无区别。而柳大发曾经孤身一人去灭过水匪,在他们看来大难不死就是英雄。这位英雄在外地发了财,衣锦还乡,如今又在岸上建了大厂,这不光对他本人,还是渔民群体都是与有荣焉的事情。

群力村给柳大发拨了间空房当作临时办公室。

柳大发正在办公室里休息。他翘着二郎腿,惬意地喝着茶。

旁边,一个戴着眼镜,穿着西装的斯文年轻女子正在柔声地给他汇报工作。

这是柳大发特意请的女秘书,杨芳。

汇报正在进行时,于黑皮和王顺子来了。

“大发哥……”于黑皮和王顺子一人拎着个网兜,客气地打了一声招呼,几年不见,再次登门拜访,难免有些生疏。

柳大发一见了二人,热情地招呼,“哎哟,黑皮兄和顺子老弟来了呀,快坐坐坐!”

说着,缓缓地把腿从桌上放下来。

柳大发头也不回地对杨芳摆了摆手,“好了,其他的你看着办吧,我现在要招呼我兄弟!”

“是!”

杨芳说着规矩地退出房间,顺手带上门。

于黑皮问:“大发哥,这是嫂子嘛?”

“这是我请的女秘书,”柳大发笑着点上一支烟。

热门小说推荐

诸天从流月城开始
高烧三十六度诸天从流月城开始
...
长生三千年
京城第一刀长生三千年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