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时候,柳书忍不住问他,“兄长,我们一共有二十一只小鸡,卖出了五只不是还剩十六只吗?怎么和钱郎君说十五只?”
柳树:“阿书记得真清楚,因为剩下一只我准备留着自己养。”
这两回卖小鸡他已经察觉到了,最好卖的还是鸡蛋,最不好买的是种蛋,现在他有了钱了,也可以试着自己养鸡了。
第二天,柳树本来想带着小鸡去县城里,没想到钱游商正好派人下乡收东西,顺路到了他们村。
他打开门看到钱游商坐在驴车上,笑着和他打招呼,“小郎君。”
钱游商被邀请进门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了地上到处找食的小鸡,并且没看到大鸡的身影。
他又看了一眼屋子的环境,算得上是贫穷了。
一个落魄的且有点本事的人,钱游商感觉这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于是之后在付钱的时候,钱游商主动提出了可以用货物交易的方式。
因为他经常游走于乡下收货,稻米这种主粮他也收,柳树想买的话他可以比米店便宜一点卖给他。
“那盐呢,游商可有办法?”
钱游商连忙摆手,“这东西我可不敢碰,交易私盐的哪个不是背后站着大人物的。”
柳树本来也没抱什么希望,古代的盐价比米价还贵。
他本来还在想为什么家里都断粮了,还有一罐腌菜,原来那就是吃盐的来源。
家里买不起那么多盐,但是人不吃盐也扛不住。
于是很多人便会在过年的时候买粗盐腌咸菜,当做咸味的来源。
买不到盐,他想问钱游商能不能买到种蛋,每回跑各个村子收鸡蛋也辛苦。
钱游商:“种蛋?”
他没养过鸡,自然不会分辨受精蛋和无精蛋。
柳树只能换个说法,“就是家里养了公鸡母鸡,并且还有孵出过小鸡的母鸡下的蛋。”
这么说钱游商就明白了,“要是真能收来,这种蛋的价格怕是要贵一点。”
“五文,如果是种蛋,我可以五文一只收了。”
这是柳树能接受的价格,再贵点他情愿自己去找了。
反正再交易两三次,他也有钱买鸡了。
“行。”
钱游商答应了下来,他想的是,如果这批小鸡卖的好,他就上点心去找那个什么种蛋,如果卖的不好,那自然也没有下次合作了。
走的时候他把柳树买的稻米和剩下的钱都一次性结清了。
柳树数了数,加上之前卖的钱,他现在手里一共有两百文多一点,米罐里的存粮也够他们吃一个多月的了。
两个小的看到这么多钱,忍不住笑了起来,一遍遍地数着钱数,深怕是他们的错觉。
看他们这么开心的样子,柳树决定庆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