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了清嗓子,煞有介事地说道。
“大国小鲜为公允,小火慢攻名曰炆,虽然治大国如烹小鲜,但只会烹小鲜的人,却未必能治国,一旦有什么危机,恐怕他连对策都没有想出来,就要灭亡了!”
此言一出,在场的文官们都听的一愣一愣的,他们没想到朱允熥会如此解读。
朱允熥却没有给他们反驳的时间,继续说道。
“一朝可做神器主,宇宙安宁万世勋!这样跟不上时代的人,再让他执掌神器,很快就会被人灭掉的,而灭掉他的人就会建立万世功勋!这样的人也配做皇太孙吗?”
朱允炆此时气的喝道。
“你这纯是强词夺理,谶语明明不是这个意思!”
朱允熥笑着回应。
“前面两句是前提条件,第一句说的是治国以谨慎,但是第二句提到的那个人,明显满足不了这个条件,因为他太迟钝了,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局势,这样一个迟钝的人怎能做社稷之主,又怎能建立万世的功勋?”
已经降为永昌侯的蓝玉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陛下,松江郡王殿下,言之有理。如今我大明四面楚歌,危机也瞬息万变,一个只会小火慢攻的迟钝之人,又怎能应对这些险恶的局势呢?”
他这么一开口,旁边许多武将纷纷附和。
“是啊,陛下,郡王殿下所言极是。”一位武将抱拳说道。
“如今边疆战事频繁,可不是小火慢攻能解决的,必须要有果敢决断之人。”另一位武将大声说道。
“我们武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深知局势变化之快,迟钝之人断不可担当大任!”
一时间,武将们你一言我一语,朝堂上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朱允炆看着这些为朱允熥说话的武将,再次喊道。
“你们这些武将,只知打仗,不懂治国之道!”
一位武将立刻反驳道。
“治国如同打仗,都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若一味迟钝犹豫,如何能保大明江山稳固!”
朱允炆被怼得哑口无言,身体微微颤抖。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心中也在思考着朱允熥的话。
“皇爷爷,孙儿并非有意冒犯,只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这谶语本就可以有多种解读,若只按他们所说,岂不是太过牵强。”
文官们见局势对朱允炆不利,赶忙有人站出来说道。
“陛下,此乃天命所归,不可随意曲解。”
朱允熥立刻回击道。
“天命?若真有天命,为何不选一个能真正带领大明走向昌盛之人?难道就因为这几句模棱两可的话,就要将大明的未来置于险地?”
又一位文官说道。
“三殿下,您如此质疑,有违礼法。”
朱允熥冷哼一声。
“礼法?若为了礼法而不顾国家安危,这礼法不要也罢!”
朱元璋此时开口道:“都别吵了!”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此刻,朱允炆擦了擦嘴角的血迹,可怜巴巴地望着朱元璋说道。
“皇爷爷,孙儿一心为了大明,绝无半点私心,这样下去,让孙儿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