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的第二个月,朱桂的基地已然脱胎换骨。
清晨的海风中夹杂著各种声响:斧头砍伐树木的咚咚声、锤子敲击的叮噹声、船工们號子声此起彼伏。五座船坞一字排开,如同五头巨兽趴伏在海岸边,日夜不停地吞吐著木材,產出一艘艘实用的渔船。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也有新的问题,那就是人手不足了。
朱桂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开口朝著身边人问道“铁牛,现在还有多少农民可以调配?”。
铁牛面有难色:“回殿下,船坞那边需要一百五十人,渔船操作又要一百人,再加上木材採伐、建筑维护……”他掰著手指头算了半天:“能够自由分配的人手不足五十。”
这就是现实与游戏的差別。
在数据化的游戏中,建造船坞只需要消耗资源,而在现实里,每一座船坞都需要大量的工匠日夜维护。
更別说那些渔船,每一艘都需要专门的渔民操作,根本不可能像游戏里那样自动运行。
朱桂揉了揉太阳穴。
人手不足的问题比他预想的更加严重。
原本计划用来开垦农田和建设防御的人力,现在全都被船坞和渔船占据了。
“不过殿下……”铁牛的语气忽然转为兴奋:“虽然人手紧张,但渔船的收穫超出了预期!”
朱桂精神一振:“说说看。”
“按照现在的產量,五十艘渔船每天能捕获的鱼虾,足够两千五百人食用!”铁牛兴奋地比划著名:“而且海里的鱼似乎捕不完,远海的渔获更是丰富得惊人。”
朱桂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確实是个好消息。
每艘渔船每天的產出,按照系统的换算,相当於五十单位食物。
而招募一名新农民只需要五十单位食物,这意味著每艘渔船的日產出正好够增加一名新人口。
“立即发布召集令。”
朱桂当机立断:“告诉附近所有的村寨、部落,我们愿意接纳任何愿意前来定居的人。给他们提供住所、食物,唯一的条件就是服从管理。”
隨著食物供应的充足,人口增长开始呈现几何级的爆发。
第二个月初,基地人口从五百人猛增至七百人。
紧接著,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面孔出现。
这些新来的居民构成复杂:有逃避赋税的汉族农民,有被官府压迫的黎族百姓,甚至还有一些落魄的商人和手工艺人。他们怀著各种各样的期望来到这里,但无一例外,都被这里的繁荣景象所震撼。
朱桂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所有新来的居民都必须登记造册,分配具体的工作和住所。
能工巧匠被优先安排到关键岗位,普通农民则根据需要分配到各个生產部门。
“殿下,”负责人口统计的小吏兴奋地跑来匯报,“我们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八百!”
朱桂看了看天色,距离月中还有半个月时间。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本月人口突破一千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甚至有可能达到两千。
“很好。”
朱桂点了点头,但神情依然严肃:“但是人口增长越快,管理难度就越大。一定要確保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不能出现任何动乱。”
目前的人口增长虽然令人振奋,但距离他的终极目標还差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