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的稻田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秧苗在晨风中轻柔摇摆。田间的水渠纵横交错,设计得极为巧妙,不仅保证了每一块田地的灌溉,还形成了完善的排水系统。
“这些田地的產量真的有三石?”秦达问道。
要知道,琼州府其他地方的田地,由於土质和气候的限制,一亩地能收一石半就算丰收了。而这里竟然能达到三石,简直匪夷所思!
铁牛憨厚地笑了笑:“千真万確。大人有所不知,我家主上教给我们许多种田的新法子。不仅选种精良,施肥也有讲究,还有那些水利设施,都是按照主上的指点修建的。”
秦达仔细观察著这些田地,发现確实与眾不同。
首先是土质,这里的土地明显比其他地方肥沃,黑土深厚,手感极佳。
其次是灌溉系统,设计得极为科学,既保证了充足的水源,又避免了积水成灾。
最让他震惊的是,这里的农作物竟然呈现出一年三熟的跡象!
一些田地里的稻子已经开始抽穗,而另一些田地里却是刚刚插下的秧苗。
按照这个节奏,一年收穫三次绝非妄言!
“一年三熟,这在琼州府可是闻所未闻的。”秦达喃喃地说道。
陈旭也感慨不已:“如果琼州府其他地方也能推广这种种植方法,那百姓们的生活水平该有多大的提升啊!”
朱桂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这些奇蹟都是系统的功劳。
在系统的帮助下,他可以將砍伐后的林地瞬间转化为肥沃的耕地,还能大幅提升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產量。
一年三熟在这里不仅是可能的,甚至还算保守了。
参观完农业区,他们又来到了手工业作坊区。这里同样让人嘆为观止。各种作坊鳞次櫛比,有纺织、陶瓷、木工、铁匠等等,门类齐全。
“殿下是如何管理这么多人的?”见状,陈旭忍不住问道。
铁牛想了想,说道:“我家主上常说,治理百姓如同领兵打仗,要有明確的规矩和纪律。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如何去做。这样大家就不会乱,效率也就高了。”
这个回答让两人深思。
確实,眼前这些百姓的纪律性堪比军队,但他们脸上却没有军队那种严肃,反而洋溢著满足和快乐。
这种管理方式,既保证了效率,又让百姓心甘情愿,实在是高明至极。
第二天的考察让两人对朱桂的治理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都达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水平。
这样的成就,即使放在整个大明朝,也是屈指可数的。
第三天,他们又参观了港口和造船厂。
这里的繁忙景象更是让他们目瞪口呆。
码头上堆积著各种货物,商贾们来来往往,一派繁荣景象。造船厂里更是机器轰鸣,工匠们正在建造各种船只,从小型渔船到大型战船,应有尽有。
“这些战船的用途是什么?”陈旭有些担心地问道。
铁牛解释道:“主要是用来保护商船和渔船的安全。海上常有海盗出没,没有战船护航,商贸就无法正常进行。”
这个解释让陈旭鬆了一口气。
看来这位殿下建造战船是为了保护商贸,而不是有什么其他企图。
三天的考察结束了,两人都感到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