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帕米尔风情合唱谱 > 第8章 排练(第1页)

第8章 排练(第1页)

第8章排练

如果说幼儿园的孩子是散发着甜蜜气息的糖果,那中学的女孩子则像亭亭玉立的春笋。吴娥看着这些“春笋”被罗娟指点着,翻滚,起立,转身,甩腿,展肢,像突然脱离地面,振翅而飞,在排练厅里飞舞着。

“右手伸高一点,双指并拢,呈鸟喙的样子,尖尖的,动作要一气呵成,要像一只真正的野鸽子,在春天里飞……”罗娟一边指点着这群“春笋”完成各种动作,自己也示范着,像是一只大鸟领着一群小鸟在飞翔。

在吴娥的眼里,这些鸟儿一点也不像野鸽子,倒像是凤凰。吴娥只知道罗娟的歌唱得好听,没想到还会编舞、排舞,看来自己是找对人了。

下午,吴娥和依布力在幼儿园没有说服阿瓦尔古丽的妈妈参与到国庆节目中来,但“风雪边疆”的情景久久地烙印在吴娥的脑子里。如何让中班的孩子们感受到阿里曼的守边故事,吴娥觉得刚是讲述远远不够。阿瓦尔古丽的妈妈离开后,吴娥和依布力都为阿里曼的“犯错”而婉惜,但一致觉得并不妨碍“风雪边疆”的光荣。

吴娥说,依布力姐姐,我们可不可以排个舞蹈呢?让孩子们表演阿里曼的“风雪边疆”的故事,这样远比讲故事有趣多了,直观多了!

依布力说,我也这样想,我们完全可以把讲故事与表演或游戏结合起来,你看“亲子运动会上”,我们幼儿园护旗的六个孩子们,多么生动有趣,孩子们除了喜欢说话,喜欢听故事,喜欢排练小节目,喜欢玩游戏。

吴娥说,对对,“风雪边疆”我们可以排成儿童舞,但我并不擅长排舞,你们柯族人不是能歌善舞吗?你来排儿童舞吧!

谁知道依布力说,我原来是教小学的,由于乡村小学撤并,我转到了幼儿园工作,一开始我还不乐意呢!如果不是开园仪式融化了我,我到现在还转不过弯来!幼儿园、小学、中学,我们教师的角色,完全不同,幼儿园就是陪伴孩子们成长,比小学和中学更需要才艺,我转岗后差点吃不消!

吴娥说,那我找罗娟试试,她是音乐老师,看能不能帮我们排舞,如果不行,我们就直接编排成游戏节目吧,让孩子们在“风雪边疆”的故事中玩捉迷藏的游戏,看行不行!

依布力说,这两种方式都行,如果能排舞就最好了,以后汇报演出能够搬上舞台的,游戏节目就只能在上课时玩。

吴娥告别依布力后,就回到中学集中居住点的食堂。但她却没有看到罗娟吃晚饭,一问,才知道罗娟带着学生在排练国庆活动的节目。吃过晚饭,吴娥和伙伴们上街散了一会儿步,就到排练厅来看罗娟排舞。看着罗娟和学生们舞蹈成一群鸟儿,吴娥就想着幼儿园的娃娃会演出什么样的形象。

跳了一阵子,排练厅里响起了赣南民歌《斑鸠调》。这当然是吴娥熟悉的调子。吴娥很好奇,罗娟排的舞蹈为什么是赣南民歌?让少数民族的孩子们练起了赣南的歌舞,是要让新疆的师生们感受异域风情吗?在吴娥看来,新疆歌舞充满迷人的异域风情啊。一会儿,吴娥又恍然大悟,异域风情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新疆的学生和家长们,赣南的民歌才是异域风情啊!

吴娥随着音乐,沉浸在舞蹈表现的情境之中,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故乡的小山村。溪河从群山中流过,桃花盛开在池塘边,杜鹃像火焰一样在山岗上奔跑,十来只斑鸠突然飞到了池塘边,在春草丛中啄食,尖喙边**起粉色的落英,一会儿又飞到山岗上,像一只只浴火的凤凰。本是熟悉的民歌,经由新疆少女们婀娜的舞姿,那些熟悉的野鸽子焕发出别样的韵味。

音乐停止,少女们转过红扑扑的脸蛋,转到了罗娟的跟前,叽叽喳喳地说闹着。罗娟严肃地说,我反复告诉了你们,在学校一定要说国语!这排练厅不是学校吗?

一个女生委屈地回应道,老师,我们习惯了母语啊!为什么不能说母语,这是我们的母语啊!十来个女生纷纷附和,仿佛这种委屈已经蓄积了很久、很多,终于挖开了一个口子。

罗娟说,穆和丽莎,我知道这是你的母语,可是我听不懂啊!怎么办?老师想听懂你们的话啊!你们大家说母语,是不是不希望老师听懂你们排练的感受呢!十来个汗水涔涔的女生,默默地摇了摇头。

罗娟缓了口气,又说,你们有自己的母语,我们赣南的客家人也有母语啊!你们想不想听听?孩子们又笑着说,想听!

“肖里有,哇掉几多休,泥班又记吾得休,岸班和崖班,都嘿中革银,祖革是崖班的母麻,崖班都喜欢崖班介祖革!……”罗娟叽里古鲁说了一大通。

吴娥远远地听了,不由得心里暗暗笑了起来。吴娥借着灯光看去,这一串客家话在新疆孩子们面前响起,完全让孩子听懵了。吴娥与罗娟虽然是老乡,但两人一个在梅江边,一个在绵江边,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罗娟这些话如果让吴娥说一遍,又会是另外的语音。而且,在吴娥的乡音里,并没有“肖里有”这个词,而“泥班”,是典型的小城口音。

孩子们认真地听着,试图捕捉到一些熟悉的国语词汇,努力组合出国语的意思来,却像一些毫无粘性的沙子,一点儿也无法组合,最后只好放弃了,只能看着老师的嘴片子滚动,发出一串奇怪的声音。罗娟问,大家听出来了吗?我说的是什么?少女们摇了摇头,惊讶地说,老师,你说的是你们的母语吗?可我们听上去怎么像外语吗?我们怎么一点也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呀?

罗娟说,这些客家话用国语来翻译,大概的意思是——“可惜了,我说了多少次,你们又忘掉了,你们和我们,都是中国人,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都喜欢我们的祖国……”

孩子们一听,情不自禁地大笑了起来,说,老师,你再说一遍看看,看我们能不能听懂,能不能学上几句客家话!罗娟于是又反复说了两遍。只听得孩子们反复地跟着念了起来,一时间排练厅里成了客家话的训练班,反复响着“泥班”“崖班”“肖里休”等客家话。

罗娟挥了挥手,让大家静下来,又接着说,我也喜欢自己的乡音,也喜欢自己的母语,我们客家人是从中国的中原地带迁到南方去的,虽然保留了一些中原汉语的词语,但语音与词汇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与普通话无法完全对应。

穆和丽莎说,老师,“泥班”就是你们,“崖班”就是我们,这不是有对应吗?罗娟笑着说,“肖里休”,就无法翻译成国语,说成“可惜了”,但其实不完全是这个意思,这就像英语,与汉语的词汇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好了,好了,下面听我用国语来评点一下今天的排练!

只得到孩子异口同声地说,肖里休!

罗娟也笑了起来,接着稳住了情绪,说,今天晚上大家跳得非常不错,特别是穆和丽莎,阿依迪里,迪丽拉马,你们三人进步非常快,你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吧!

穆和丽莎难为情地说,我跳得还不够好!我记着老师说的话,跳舞时要身随心舞、四肢伸展,心里就要想着赣南的青山绿水、花红鸟飞,不要想成了春天的大草原,跳成了马欢人叫。

大家哄然笑了起来。罗娟又问,穆和丽莎,你刚才说自己跳得不好,那是什么原因呢?穆和丽莎不好意思地说,我……我……刚才跳的时候,我有一瞬间想的不是野鸽子,而是凤头麦鸡!

罗娟惊讶地问,凤头麦鸡?为什么会想着这种鸟呢?

穆和丽莎犹豫了一下,回答说,今天我的巴卡依老师又来电话了,问我什么时候有空回草原去,我们本来这个周末要去草原学习《玛纳斯》第十八章,《阿里曼别特的忧伤》,里头有一只灵性的凤头麦鸡,它说出了英雄的心事,因而被英雄射伤,英雄后悔极了,又给它治了伤。

罗娟说,《玛纳斯》?这是你们柯族的英雄史诗啊,你想当个玛纳斯奇?

穆和丽莎说,我不知道,巴卡依是我们牧场的玛纳斯奇,我们还在乡下读小学时,就喜欢巴卡依老师说唱,后来巴卡依说要传承说唱,招收了我们几个学生跟他学,巴卡依老师不但教我们说唱,还会带着我们到大草原去体验真实的场景,这个周末说是带我们去看凤头麦鸡的,再不去就迟了,到了冬天凤头麦鸡要迁徙到你们南方去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