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帕米尔风情合唱谱 > 第30章 边城(第1页)

第30章 边城(第1页)

第30章边城

晚霞渐淡,阿克陶的天空依然蓝得发白,像是不愿意被夜色掩饰。街道上,国语演唱的新疆民歌让这座边城生气蓬勃。吴娥和罗娟像国庆前夕一样,往昆仑佳苑小区边的奶茶店走去。她们约好晚上在奶茶店边的餐馆回请艾米丽,以尽地主之谊,感谢艾米丽在喀什的热情招待。

这是国庆黄金周的最后一天。吴娥和罗娟在中学的宿舍休息了一天,已经把旅途的风尘抖落干净。柯克纸忙着为卡凯妮办理户口,准备国庆假期后就让孩子进学校读书。阿祥忙着局里“读书班”的事情,王勇在准备进社区的讲座,而依布力带着孩子在家以弥补假期的离开,艾米丽采访阿迪拉依去了。

吴娥走着走着,感觉自己成了难得的闲人。罗娟笑着说,假期的感觉真好,你看,他们都还在忙碌!吴娥无声地笑了笑。她在观看街道灯杆上挂着的五星红旗。国旗在晚风中迎风飘扬,红彤彤一片通往远方,让吴娥感受异常亲切。

从木吉乡回来,吴娥对国旗更有了特殊的感觉。

昨天在木吉乡的时候,柯克纸和艾米丽探访了阿里曼,解开了压迫阿里曼两年的心事。从牧场回来,阿里曼说要带着柯克纸去边境哨所看看国境线,柯克纸问吴娥愿不愿意一起去,结果所有人都嚷着一起去。几辆越野车浩浩****,随着阿里曼的座骑前往边境。

木吉乡的西北部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接壤。车辆不能直接开到边境,阿里曼看到这么多人,就联系了正在放马的阿塔,让阿塔送来几匹军马。一行人来到边境,吴娥和罗娟看到界碑异常兴奋,连忙让艾米丽为她们俩拍照留念。界碑上红色的汉字和数字,在高原上无比庄严。王勇抚摸着界碑陷入了回忆,这是他当年新疆从军时熟悉的场景。

看,五星红旗!吴娥指着不远的哨所说。

苍茫的高原上,国旗在帕米尔的风中飘扬。哨所之间隔着距离,正是阿里曼这些守边员和战士们一起用奔忙的足迹在填充。

时间匆忙,因为吴娥一行决定下午赶回阿克陶,阿里曼便匆匆带着大家从哨所撤回。回来的路上,阿里曼指着一座废弃的住房说,就是在这里发现卡凯妮一家的。艾米丽问,对面是什么地方?

阿里曼说,对面就是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的萨雷塔什,据阔克确说,那是一个约有200户人家的小村庄,多以放牧为生。

王勇说,我看过一期中央电视台的《简版说中华》,专门介绍汉简上的“烽火品约”,在汉朝的时候一个个烽燧相连,形成固若金汤的防线,但再坚固的烽燧也需要士卒来守卫,今天你们这些守边员与边疆战士,跟两千多年前的烽燧守卒多么相似啊!

从木吉乡边境线上回到阿克陶,面对边城飘扬的五星红旗,吴娥情不自禁对罗娟说,看,国旗!罗娟笑着说,你又想起了木吉乡边境的哨所吧!吴娥说,对呀,前段时间让你编一个“风雪边境”的舞蹈,你说幼儿园孩子的编不来,现在你亲历过边境,有没有灵感了呢?

罗娟说,编个舞蹈不难,重要的是构思核心情节。

两人边走边逛,来到奶茶店,要了两杯奶茶,坐在窗边喝了起来。不一会儿,约请的人员陆续到来,最先到的是柯克纸,接着是依布力一家。

吴娥和罗娟赶紧起身出去,迎接大家。坐定之后,柯克纸仍然为那扎上学的事情感到遗憾。柯克纸的意见是让那扎直接进城上学,但老拉扎尔的思想还没有转变。

柯克纸说,拉扎尔在城里建筑工地打工,现在正好有移民政策,乡镇的牧民可以进昆仑小区定居,拉扎尔想进城,卡凯妮犹豫不决,老拉扎尔眷念牧村,所以卡凯妮想留下来照顾老人,这多可惜啊,人家恰尔隆的干部也在动员,希望牧民尽量进城!

罗娟说,你就不要遗憾吧,这是草原民族必须经历的过渡,不能操之过急,再说这过渡本身也是美好的历史,你不觉得吗?我们有幸来到新疆支教,正好见证了这种过渡,你看啊,如果不是牧民进城定居,江西就不会捐建幼儿园,吴娥就不会来支教;如果牧民都进了城,我们就去不了恰尔隆牧村,体验不到卡凯妮的烤全羊呢……

依布力说,罗娟妹妹说得对,如果牧民都进城了,让阿里曼怎么守边呢?自古以来边疆离不开牧场,守边离不开牧民,我觉得留下一些牧民其实比全部动员进城好,这要看牧民自己的心愿,喜欢草原的就留下,喜欢进城的就定居,没有什么对错的!

罗娟说,你们幼儿园还感觉不到草原孩子进城的那份难受吧,我可是深有体会,有一天上晚自习我蹲班,那个小拉扎尔,就是刚被王勇动员回校复学的初中生,郁闷地坐在教室后面,眼睛一会儿朝天花板发呆,一会儿盯着我,一会儿扫视教室外。我正在批改作业,突然小拉扎尔走到教室后面,拿起拖把拖起了地板。我问他,晚自习不能随便走动的,你这是要干吗呢?你听他怎么说?他一副浓重的新疆口音,说,老师,这搞卫生非常重要!你能怎么办?他们可是在草原上野惯了,突然坐在教室里不习惯哪。

吴娥反驳说,不光是你们中学有进城的孩子,我们幼儿园也有啊,塔依尔家的孙子,不是在我们学校吗?在开园仪式上,我们让孩子们沿着地毯走过来、跳过来,这个“黑骏马”不是走,而是滚了过来!哈哈哈,依布力姐姐,你还记得吧?这个黑骏马,也是刚从奥依塔克乡下进城的!

罗娟说,领队常说,我们来新疆支教是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我觉得,我们的理念也要适应新疆的变化,对孩子要因材施材,这个“材”是什么?是草原的孩子,是边疆的孩子,他们身上有特定的文化基因,我们要找到适合他们方式来推进教学改革,所以我们不但是送教,也是来学习!

吴娥说,你说得真好,对了罗娟姐,你原来在老家学校肯定面对过不少学生早恋的麻烦吧,来到新疆有没有了呢?罗娟说,怎么没有?前不久还有学生因为早恋的麻烦向我求救呢!

吴娥说,求救?

罗娟说,那天穆和丽莎找到我,说班主任冤枉她早恋。事情并不复杂,她被年级值日组抓到了,在校外餐馆与一名男生“共进午餐”,且一起玩手机;手机被缴,又在当天晚上被班主任看到与一男生“共进晚餐”,班上被全级通报,班主任本来就恼火,又亲眼“实锤”,能不生气?所以就语“重”心长训诫了一顿,对穆和丽莎的解释不理不睬。

吴娥说,你怎么判定她就是被冤枉的呢?

罗娟说,草原的孩子本来就野惯了,不少孩子从牧区进城后晚自习不守纪律,班主任焦急,习惯于提高分贝批评。遇到早恋的事情更是上火。这穆和丽莎看到班主任生气就慌了,找到我反复解释,说玩手机是错了,现在已经上缴手机,以后也不再玩,就是班主任误解她“谈恋爱”了,实际上那个“共进晚餐”的男生压根就是个陌生人,只是正好一起用餐的女同学上卫生间了,留下她和那个陌生的“他”同桌……

吴娥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看来还是教幼儿园好,省心啊!

依布力说,这一头省心,另一头操心,你可没少为幼儿园孩子闹心吧,比如三餐两点你要餐前教育,这中学可就没有吧!

罗娟说,我们当老师的,哪能有省心的事?教育工作事无巨细,那天穆和丽莎解释了,可班主任不信她,说已经没法相信哪句真哪句假!她痛哭流涕,说一定会改,希望我帮她向老师求求情,不要不理她,还掏出“检查”给我看,以表她的改过的决心。彼时,离开考也就几分钟了,为了让她准时参考,我赶紧答应了她。

吴娥说,我知道,这穆和丽莎可是你的高徒,你当然心疼。

罗娟说,是啊,这孩子文化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有舞蹈的天赋,在我看来就是好学生!

大家边等边聊,不一会儿,艾米丽和夏志,王勇和阿祥,都陆续到来。菜陆续上来了,大家入席就座,互相又聊开了。吴娥想起了喀什第一看到艾米丽的时候,细心观察艾米丽用餐的情景,暗自笑了。如今艾米丽跟大家已经熟悉了,可说是在草原一起摸爬滚打过。

吴娥端起酒杯,站起来履行晚宴主持人的角色,说,今天我们设宴款待艾米丽两口子,我们要用赣南老表的热情来招待好上海,也可以说是赣沪两地的人民与新疆心连心,在座正好也有新疆人民依布力,我提议今天晚上我们尽情吃喝,一醉方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