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又闲聊几句,抽完烟,各走各的。
陈文明往主路走,打算找公交站坐车回绥城。
他边走边想,看来这家普普通通的木材厂没什么问题,而周知也确实是个打工的小角色。
只不过,他负责的工作是到劳务市场招人而已。
砂石路即将走到尽头,该上主路了,陈文明回头远望山脚下的木材厂,心中感到一阵迷茫。
他有些想不通,难道韩涛说得是对的,周知真的没有任何问题?
陈文明的执拗固执,并没有因为一时迷茫的自我怀疑而消退。
接下来的日子,他照旧不顾辛苦地往郊区跑,对长丰木材厂进行蹲守。
经过二十多天的蹲守,陈文明发现这家木材厂的生产规模很有限。
二十天的时间里,拉进木材厂的原木仅仅十几车,他估算大约有二百多吨。
这个原材料购进量,如果是生产规模正常的木材厂,一两天就能消耗掉。
而且,陈文明还发现,长丰木材厂的成品出货量也少得可怜。
他总结了一下,这家木材厂就是半死不活勉强维持的状态。
这期间,他还有另外一个重大发现,周知隔三岔五就会用面包车拉回几个民工。
但是,生产规模如此有限的长丰木材厂,似乎根本没必要招那么多工人。
既然以工厂的生产规模根本就不用招那么多工人,可是周知为什么却源源不断地将人带进来呢?
这个疑问,陈文明百思不得其解。
他把自己关在家里琢磨了两天,最终决定夜里再去长丰木材厂一趟,看看这家普通的木材厂到底有什么猫腻。
陈文明找了一位熟人,雇他的车连夜前往城郊。
按照蹲守这段时间掌握的规律,陈文明掐算出今天又是周知往木材厂送人的日子。
深夜的郊区万籁俱寂,他和那位熟人刚把车停在路边熄了火,就远远看到砂石路上有一辆车亮着大灯,正往主路开过来。
陈文明赶忙拿出望远镜,对准那辆车。
那是一辆老款通勤车,大概十二座,并不是白色小面包车。
他从望远镜里能清楚地看到通勤车侧面的窗户,车里坐着不少人,起码有八九个。
从那些人的容貌一眼便能看出,他们是周知招回来的工人。
通勤车很快从砂石路开上来,陈文明让他那位熟人赶快启动车,然后远远地跟了上去。
随着通勤车在黑夜疾驰,他发现离绥城越来越远,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偏僻。
大概一个半小时之后,他们跟踪通勤车进入了一片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