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于是,主和派们效忠的对象,不再是文德殿上那个让他们倾家荡产的“暴君”,而是深宫之中,那个更熟悉、也更“懂事”的太上皇赵佶。
于是,一个胆大的阴谋,在最短的时间内便很快成型。
既然你不让我们体面,那我们就换一个让我们体面的人上来!
崇祯并非对此一无所知。
他的新晋“疯狗”秦桧,已经通过御史台的触角,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一些关于“官家失德,太上皇圣明”的流言,开始在坊间悄然流传。
起初,崇祯以为这只是那帮被抄了家的loser在背后过过嘴瘾,发发牢骚。
直到他将这些天发生的所有事情,与他脑海中那段属于原本历史的“宋钦宗记忆”串联起来时,一道寒光,陡然在他脑中炸开。
他忽然想通了一个被无数史书忽略的、细思极恐的问题。
历史上,宋钦宗赵桓,刚登基时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
他力排众议,启用李纲,硬是在金军的第一次围城中,创造了“汴京保卫战”的奇迹,把金国人给打跑了。
这本是天大的功劳,是新皇登基最好的立威之战。
可接下来,历史的走向就变得无比诡异。
打了胜仗的宋钦宗,非但没有重用李纲,反而在主和派(也就是这帮投降派)的不断怂恿和PUA之下,开始疏远、猜忌、并最终罢免了李纲,把他一脚踹到江西,离京城十万八千里。
然后呢?
半年后,金军卷土重来。
这一次,因为没有了李纲、种师道这种狠角色坐镇,黄河防线如同纸糊的一般,被轻松撕开,五十万大军不战而逃。
而宋朝最能打的精锐西军,则被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死死地牵制在西边的潼关,眼睁睁看着东京被围死。
之前,崇祯以为,那只是宋钦宗这个倒霉蛋脑子不清醒,政治手腕太菜,被一帮奸臣给忽悠瘸了。
可现在,当他自己站在这历史的漩涡中心,亲身感受着这帮“狗篮子大臣”的操作时,他忽然悟了。
什么他妈的议和?
什么狗屁的主战主和之争?
从头到尾,这根本就不是外交路线之争,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斗争!
这帮以张邦昌、王时雍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根本不关心是战是和,他们只关心一件事:
龙椅上坐着的这个皇帝,听不听话,好不好控制,能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
宋钦宗因为启用了李纲,展现出了强势君主的姿态,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蛋糕。
于是,他们就用“议和”做幌子,先捧杀,再架空,忽悠着皇帝自断臂膀,赶走李纲。
等皇帝成了光杆司令,他们再引狼入室,借金人的手,把这个“不听话”的皇帝给废了,换上他们中意的、更软弱、更能代表他们利益的傀儡,比如张邦昌自己。
议和,只是手段。
换皇帝,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想通这一关节的瞬间,崇祯的后背,冷汗涔涔。
他意识到,自己现在干的事情,抄家、集权、扶植秦桧这条疯狗、表现出宁死不降的强硬姿态,几乎完美复刻了当年宋钦宗启用李纲后,在那帮旧权贵眼中的形象。
他,已经成了这帮人的眼中钉,成了他们“换皇帝”计划中,必须要铲除的目标。
“不好!”
崇祯猛地从龙椅上站起,一种致命的危机感瞬间包裹了他。
他知道,这帮人可能要动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