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尔耕在镇抚院议事的时候说的自己好像很惨,实际上心態稳如老狗。他是皇帝心腹,进宫面圣跟吃饭喝水一样熟悉了。所以在面君之前,那也是昂首挺胸,迈著四方步就踏入巍峨庄严的宫门。
早有中官等候,引领下两人面君。沿著一条由巨大青石板铺就的甬道,径直朝著宫內昆明池畔走去。
作为整个王朝的核心,皇宫自然是这个时代建筑的集大成者。抬眼望去,飞檐斗拱错落有致,斗拱层层叠叠,每一处都雕刻著细腻入微的图案,都是龙,凤,云纹海水之类的吉祥图案。
跟回家一样的田尔耕不同,陆廷机每次进宫,看见这些尽显庙堂之高的建筑都会觉得有些压抑,他总觉得自己不属於这里,还是更適合江湖之远,山水之间。
穿过一道道宫门之后,豁然开朗,昆明池便呈现在眼前。池水清澈见底,倒映著蓝天白云。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池边垂柳依依,细柳枝隨风摇曳。
今年刚过五十岁的大周乾佑帝赵英巽站在池边背对著来人的方向,身著一袭素色常服,身姿高大挺拔,如苍松傲立。面容刚毅,整齐的眉毛斜飞入鬢,犹如眉上掛剑,英武不凡。双眸深邃如渊,喜怒不形於色。
赵英巽登基二十余年,任用贤臣治理国家,武道修为也一路精进,虽然近些年不曾与人出手,但如今已经是超品之下有数的强者,甚至有人猜测这位人间帝王已经很接近超品境界了。
“拜见陛下。”
田尔耕躬身行礼,陆廷机却只是微微頷首。从行礼的方式也能看出一些两人的际遇和差別。
田尔耕是“镇抚孤儿”出身,十六岁被选中做了赵英巽的亲卫,此后三十余年鞍前马后,算是帝王心腹。亲近,但却是主僕之分。
而陆廷机出身名门嫡系,是南天师府子弟,当年隨南天师府的陆老天师参加剿灭往生神教的大战,与彼时刚还是皇子的乾佑皇帝赵英巽结识,两人相交多年,虽没那么亲密,却是君子之交,有著许多心照不宣的默契。
十年前,南天师府天师传位之爭,陆廷机输给现任天师,遂下山游歷,赵英巽知晓之后就写信邀请他入仕大周,后被封为“清源侯”,掌镇抚院事,加领军大將军。
实际镇抚院两个掌院中,田尔耕不过是二品武修,更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从镇抚院的文书整理到人员的调配,事无巨细,都要他亲自过问。而陆廷机作为名门嫡传,又是一品修士,术武兼修,更多时候时候起到的是镇场子的作用。
所以在皇帝面前,两个人的態度也是不一样的。
赵英巽听到两人来到,把碗里的鱼食全都撒进池中,然后转身坐在栏杆上微笑:“不必多礼,看座。”
两人也不推辞,田尔耕闻言说了句“谢陛下恩典”,陆静修则是客套都免了,这就是一品大宗师该有的牌面,实力带来的地位,哪怕面对皇帝,也不需要太客气。
“镇抚院呈过来的文书朕看过了,事情你们看著查,往生神教绝不能让他们死灰復燃,若是真让往生神教再造出一个超品魔君,加上他们的诡异手段,又是一场浩劫。。。生灵涂炭啊。”
田尔耕当即表態道:“镇抚院一定不负陛下所託,全力以赴。”
赵英巽点头道:“陆兄和尔耕你们办事朕是放心的,不过就怕镇抚院也被渗透了,让贼人有机可乘,所以你们也要自查。千里之堤,毁於蚁穴的事情,朕不想看到!”
“微臣明白。”
田尔耕当即表態,“臣回去之后就会安排人手清查院中,决不让镇抚院有溃堤之险。”
交代完了公事,赵英巽就让田尔耕先退下了,留下陆廷机陪他在昆明池边上散步谈心。他双手背在身后,步伐沉稳,沿著池边缓缓踱步,边走边道:“陆兄,我也不怕你笑话,现在每每想起三十年前那场大战,都心有余悸。那时候朕不过刚入四品,修为不显。。。”
三十年前,赵英巽不过二十岁,当时他还是皇子,独领一军参与大战。那一战,杀得天昏地暗,寻常下三品的武修不过是如同小卒,在战场上如同螻蚁一般,稍有不慎便会命丧黄泉。中三品的武修也多如牛毛,难以改变战爭的大局。
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高品修士之间的对决。
当时大周这边动员了能动员的所有力量,包括先帝赵承烈,靠山王赵炯,南北两位天师,相国寺空闻大和尚,霸刀山庄前任庄主张云山。。。全是名动一时的修士!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往生神教那边,教主袁昌红是超品,还有许多高阶魔道修士追隨。
那一战之后不久,受了重伤的先帝赵承烈便传位於赵英巽,当了三年太上皇之后驾崩。而在大战之前,赵承烈被认为是有机会突破超品,证道长生的。若是以人间帝王身份突破超品,肉身成圣,就有机会一统神洲,到时候大周王朝,未必没机会成为大周仙朝。
陆廷机闻言笑道:“陛下当年已经足够英勇无畏了,不然先帝也不会在诸位皇子之中选中陛下。”
“哈哈哈哈,说起这个来,当时朕在踌躇之际,还是静修一直在后面窜弄我,他说你要混日子就躲在后面,要想当太子,就得衝上去!当时静修才十五吧?”
陆廷机听见静修这个名字脸上也浮现起一丝微笑,点点头道:“陛下没记错,当年祖父一开始没打算带静修来西京的,后来他偷偷下山一路跟著,一直到了南武关才露头。。。”
静修,前面如果再加个陆字,那就是如今南天师道的掌教天师的名讳!陆静修陆天师!
与北天师府师徒道统相传不同,南天师府是陆姓嫡传,血脉传承。十年前陆老天师逊位,当时人们最看好得並非是后来得了天师之位的陆静修,而是同为嫡系子孙的陆廷机。对比陆静修,陆廷机几乎是占尽优势:年岁更长,修为精深,为人持重,行事有度。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陆廷机却在那场不亚於皇位传承的天师嗣位之爭中败下阵来。
陆老天师的想法,旁人无从知晓。
但如今作为失败者的陆廷机虽然下山入世,但提起堂弟陆静修却没有表现出丝毫芥蒂和不快,想必这二人也並非如传言之中水火不容。
而这世间除了老天师之外,大抵只有陆廷机自己清楚其中的原因。
修道之人,最忌心境有缺,德行有亏。
如此,修为再高也无法得道,更证不得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