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出院那天,她特意织了一条传统的披肩送给医疗组。
“这是我们维吾尔族最漂亮的图案,”姑娘害羞地说,“代表着不同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就像你们的治疗方法一样。”
这条披肩被挂在了办公室里,成为了他们最珍贵的纪念。
随着成功案例的增多,医院里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关注他们的研究。
每周的病例讨论会,总是座无虚席。
有一次,阿布都院长也来旁听。
当他看到本地医生和援疆医生热烈讨论,互相学习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明,阿依古丽,”散会后,院长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我有个想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原来,院长准备在医院成立一个“中维医结合研究中心”,由他们牵头,系统地开展相关研究。
“这是个很好的机会,”院长说,“可以把我们的经验推广到更多地方。”
李明和阿依古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喜悦。
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可。
“不过,”院长话锋一转,“这个中心不能只是挂个牌子。我希望你们能制定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开始忙着筹备研究中心的事情。
从人员配置到设备采购,从制度建设到远程会诊,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考虑。
阿依古丽负责联络本地的维医专家,李明则整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准备申请专项基金。
阿曼大夫更是贡献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维医古籍,作为中心的第一批资料。
“你们看,”有一天,阿曼指着古籍上的一幅图说,“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医学是不分界限的。治病救人,才是最重要的。”
李明认真地翻看着这些珍贵的资料,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医学的发展,从来都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研究中心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有一天,阿布都院长突然来到他们的办公室。
“我刚才接到乌鲁木齐的电话,”院长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自治区卫健委对我们的研究很感兴趣,准备派专家来考察。”
这个消息让办公室里沸腾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李明,”当天晚上,阿依古丽收拾东西时突然说,“记得我们刚开始这个研究时的样子吗?”
李明笑了:“记得。那时候还担心没人支持呢。”
“是啊,”阿依古丽望着窗外的夜色,“现在想想,其实院长一直都在支持我们,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李明若有所思:“就像维医和西医的关系,看似对立,其实是相辅相成。”
隔天,李明和阿依古丽继续投入到了研究中心的筹备工作中。
他们在医院的公告栏上贴出了招募通知,希望能有更多的医生加入这个项目。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阿曼指着前来咨询的年轻医生说,“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不仅是医术的结合,更是人心的结合。”
午休时分,李明走在医院的走廊上,看着来来往往的病人和医护人员。
他注意到,现在的医院里,维语和汉语的交谈声此起彼伏,中医、维医和西医的医生们有说有笑。
这种和谐的景象,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其实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医学研究。”阿依古丽的话让他醒悟,“我们是在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更好的医疗环境,为更多的生命带来希望。”
是啊,这就是他们来到这里的意义。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一个关于融合、关于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