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在那个雨夜里,村民们不仅帮助转运了患者,还表达了想要学习医疗知识的愿望。
现在他们主动组建村医小组,这正是基层医疗网络的重要一环。
下午查房时,李明和阿依古丽特意去看了那三个从亚普拉克村转来的孩子。
病房里,孩子们已经能坐起来玩耍,脸上也有了红润的气色。
“医生,你们什么时候再去我们村?”一个孩子怯生生地问,“我表弟也想检查。”
“等雨季过后,我们一定还去。”阿依古丽蹲下来,轻声说,“不过以后你们村也会有会诊室,可以随时检查了。”
走廊里,他们遇到了阿曼大夫。
老人正在教几个年轻医生看心脏听诊。
“这些年轻人都很有热情,”老人欣慰地说,“他们主动要求学习儿童先心病的诊治知识。这样的队伍,以后就不愁高原上的孩子得不到及时治疗了。”
傍晚,李明整理着这段时间的病例资料。
从第一次发现古丽娜的病情,到雨季前的紧急筛查,短短两个月时间,他们在高原上走出了一条生命通道。
阿依古丽敲门进来:“在忙什么?”
“在想,如果把这些病例整理成论文,或许能为今后的高原儿童医疗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我也是这么想的。”阿依古丽在他对面坐下,“而且要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基层医生。对了,县医院说下周开始线上培训,第一批学员已经报名了。”
窗外,暴雨依然在下,但谁都知道,雨季终将过去。
在这场与病魔赛跑的行动中,他们不仅抢救了生命,更在高原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李明看着窗外若隐若现的山脉,那里有太多等待治疗的孩子。
但现在,一个新的生命网络正在形成。
从省级医院到县医院,从乡卫生院到村医小组,一条守护生命的链条正在延伸向高原深处。
“准备新一轮的培训课件吧。”李明对阿依古丽说,“雨季结束后,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阿依古丽点点头,打开了电脑。
在医院的灯光下,两人开始了新的工作。
远处的雨声渐渐变小,高原的夜正在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