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光未透,寒意侵骨。
楚青起身,唯恐惊扰了身侧熟睡的阿姊。
冬晨的寒气似针,刺入肌理。他披上外衣,昨夜被衾间残留的暖意,正从四肢百骸丝丝抽离,散入这清冷晨雾中。
他回首望向榻上那道朦胧的身影。
月白色的微光描摹着她安恬的睡颜,静谧如画。
他的目光在她脸上辗转流连,那蚀骨的眷恋几乎化作有形之锁,欲将他牢牢囚于此刻,此地。
终究楚青还是强迫自己移开眼,转身步出卧房。
通往村塾的路,需穿过大半个尚在沉睡的村落,再行一段覆霜的田埂。
此刻四野寂寥,家家屋顶凝着薄霜,烟囱无声。冻土坚硬,踏上去唯有他脚下发出的轻响,是这片天地间唯一的生息。
楚青背着书笈,双手拢在袖中,垂首疾行。
呵出的白气在眼前聚散,被冷风撕扯。
脑中仍是昨夜反复咀嚼的经义,圣人之言“发乎情,止乎礼义”,曾如枷锁,令他以此鞭笞、凌迟自己那不见天日的心思。
可如今,他只欲将那典籍撕作齑粉。
礼义何为?圣人何为?
他们都不曾如他一般,拥有这样一个世上最好的阿姊。
行至村口那棵虬枝盘错的老槐树下,一道身影毫无预兆地自树干阴影中步出,恰恰阻了他的去路。
楚青脚步骤顿。
晨光里,赵繁景的面容轮廓分明,却浸着几分晦暗难明的郁色。
他未着公服,可周身那股往日惯有的爽朗气,已荡然无存。他只静默伫立,目光沉甸甸地压过来。
“赵兄。”楚青停步,礼数周全地唤了一声,心底却悄然漫上不安。
他欲侧身绕过,赵繁景却随之横移一步,拦于身前。
“楚青。”赵繁景终于开口,二字自齿缝间碾出,又冷又硬,“我们谈谈。”
楚青的心,直直往下坠去。
他攥紧了书笈背带,指节因用力而失了血色。
“……村塾课业耽搁不得。”
“费不了你多少辰光。”赵繁景的视线如两把淬冷的锥子,死死钉在他脸上,不容他丝毫闪躲。
二人僵持着,寒风卷起枯叶,打着旋儿掠过他们脚边,瑟瑟作响。
最终楚青还是垂了眼帘,点了点头。
赵繁景转身,默然引他向村外小河行去。楚青紧随其后,每一步都似踏在锋刃之上。
河畔风势更疾,刮在脸上,如同钝刀割肉。河面结了一层薄冰,映着灰白的天光,死气沉沉。
赵繁景在一片枯黄颓败的蒲草前停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