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员工都是古穿今 > 第173章 得让他们吃口热乎的(第2页)

第173章 得让他们吃口热乎的(第2页)

那小战士回过头去,然后就听到“t?咔嚓”一声,于大夫趁其转移了注意力已经眼疾手快帮他接好了脱臼的肩膀。

他回过头来,还有些稀里糊涂,张大了嘴:“。。。。。。这就接好了?”

一点都不痛啊!

于大夫呵呵笑道:“接好了,不过最近几天你可别再干重活了,我会和你们领导说一声,不准再让你去扛沙袋。”

他来自清朝,这接骨技术可是家中绝学。本来于大夫还有些恃才傲物,但一过来发现坐镇观脉堂的是医圣张仲景,而高公明又是太医,师傅还是历史上的针灸大家时,便立刻收起了自己的傲气。

在这儿待了一年后,于大夫更是与众人相处友善,也对这个时代有了莫大好感。

这时,两个浑身泥水的消防员搀扶着一位眉头紧锁、步履蹒跚的战友冲进帐篷。

“大夫!快看看我们班长!他的腿被水里的杂物划了一道深口子!”

那人的裤腿撕开,小腿上一道狰狞的伤口皮肉外翻,虽经简单包扎,仍不断渗出血水。

旁边的大夫立刻上前:“扶他坐下,小刘,准备清创缝合,动作快!”他一边利落地检查伤口,一边对疼得额头冒汗的消防员温声道,“小伙子,忍一忍,很快就好。”

而在古镇内的观脉堂后院,此刻也是药香弥漫,与外面的雨气交融。

张仲景和高公明站在檐下,看着几名弟子和药工正守着几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锅,里面翻滚着深褐色的药汁。张瑛和钱博江正按照他给的方子,仔细核对投入药材的种类和分量。

“张老师,这辟秽防疫汤的药材都备齐了,已按您吩咐的剂量下锅了。”张瑛抬头汇报,脸上带着些许困惑,“张老师,如今水患未退,为何如此急着熬制这防时疫的汤药?”

高公明笑道:“你可知,大灾之后,常有大疫?”

张仲景目光沉静地望向远方雨幕,颔首道:“是啊,大灾大疫,这两者向来都是连着的。”

钱博江向张瑛解释:“你想想,洪水中是不是携带了许多垃圾甚至是动物尸体,又流经了许多污秽的地方?比如下水道之类,那里面携带的细菌可太多了,一不小心就要感染了。”

高公明点点头,决定让张瑛跟着钱博江再学习一下现代医学常识。

其实钱博江说的,和他们中医的理论是差不多的,只是古人无法观测细菌和病毒,因此换了一种描述。

张仲景正好也提到这事:“传统医学亦有此说法,洪涝之后,污秽横流,水源易遭污染,环境湿热,最易滋生疠气。加上大家连日劳累,体力消耗,正气亏虚,此时邪气最易趁虚而入。若待疫病起了之后才想要用药,便为时已晚,事倍功半了。”

高公明看向那几口翻滚的药锅,淡然道:“上医治未病。”

“然也。”张仲景笑道:“上医治未病,我们必须赶在疫病发生之前,先行干预。此汤药可化湿浊,辟秽浊,扶正气。正适合现在服用,防患于未然!”

他转而吩咐钱博江和张瑛:“你们带人将首批熬好的汤药即刻分装,一部分送至各抢险队伍休息点,另一部分置于我观脉堂门口,供过往民众及游客免费取饮,并告知效用。”

“好嘞!”张瑛和钱博江立刻应下,转身更加认真地照看起药锅来。

张仲景看着弟子们忙碌的身影和那氤氲的药气,仿佛透过它看到了自己的来时世界。

“您的心愿。。。。。。”高公明在他身边小声道。

他觉得这是最近的一次。

张仲景摇了摇头,洒脱一笑:“与现世安宁相比,我的心愿算不上什么。”

高公明在心中默默长叹了一口气。

。。。。。。

“早知道我们当时就和你们一起来古镇了!”梅山村的村书记看到安然无恙的张大郎和张二郎,忍不住拍着大腿,半是后悔半是庆幸地笑了起来。

他们原本被安置在安平县中学的体育馆里,那里虽然安全,但人员密集,空间逼仄,只能简单打地铺,洗漱和如厕都十分不便。随着雨情持续,县里为了进一步分散风险、改善安置条件,决定将部分群众向几个条件更好的备用安置点转移,清河古镇便是其中之一。

张大郎笑道:“只要是安全就行了。”

“对,对,大家伙儿都安全,这就已经是最好了。”

清河古镇的安置点被设置在七号区的仓库。虽然是作仓库用,但很宽敞、干燥且通风良好,还很明亮,一踏进来给人的感觉非常舒适。

地面铺着防潮垫和整洁的竹席,分区明确,留出了宽敞的通道。每个家庭或小组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配备了统一的崭新被褥和毛毯。几个大功率空调驱散着雨天的潮热,角落堆放着充足的瓶装饮用水,还有工作人员不断巡视,及时补充物资。

更让避难百姓们安心的是,仓库前方悬挂了一块大屏幕,正实时播放着新闻频道和县里最新的防汛通告,让大家能及时了解外界情况和救灾进展。

一切显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完全不像一个临时安置点,倒像是个管理有序的临时社区。

“这地方。。。。。。可真花了心思了!”一位老人摸着干燥温暖的毛毯,感慨道。

热门小说推荐

洪荒二郎传
言归正传洪荒二郎传
...
恐怖女网红
吞鬼的女孩恐怖女网红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