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铮铮大宋无错版本 > 第35章 殿前司军营(第2页)

第35章 殿前司军营(第2页)

赵禎虽说听得震撼,但却没有实际的概念,想了想问道:“若是汴京的城墙呢?”

赵暘大致估测了一下道:“里侧城墙的话,不会超过两年,外侧城墙,五年应该足够了。”

赵禎大为震撼,毕竟像汴京的內城墙据说可是建了近十年,同期动工的外城更是建了二十几年。

这就是相隔一千年的差距么?

“铁工案的作坊呢?用来炼铁?”

“確切地说是炼钢,王中正几人的兵器我看了,颇为锋利,但远远谈不上神兵,我故乡的轧钢,专门用来造炮管的那种,那种打造成兵器才叫削铁如泥……不过这些也就收藏用了,火药诞生之后就是火器的天下……但短时间內,火器的威力还不及弓弩,但逐渐就会被赶上,直到望尘莫及。”

回想起这小子曾经对自己描述过的那种可以摧毁一座城池的恐怖兵器,赵禎神色凝重,沉思道:“待你那工坊建成之后,朕调几营禁军过去驻守,只负责警戒细作,並不会妨碍你技术司的运作……唔,朕到时候再让你兼一个防御副使。”

“副的?乾脆给我个防御使的正职唄。”

“你管得过来么?”赵禎没好气道:“莫要好高騖远,先带好手下那五百名禁军,让朕看到你果真有领军的能力。”

“行吧,明日我便先去天武军看看……话说天武军驻扎在哪?”

赵禎无语地睨了眼赵暘,思忖道:“这样,明日你先去殿前司找都虞侯曹佾,介时他会领你去,有何不懂的你就去问他。……切记,此人乃皇后之兄,且为人素来谦和,不与人结怨,你可莫要无故冒犯他。”

“官家这话说的,我又不是……那啥,逮谁咬谁。”

赵禎斜睨一眼,懒得理会。

殿前司,乃大宋禁军官司,与侍卫亲军司合称“两司”,前者辖下殿前指挥使司,与后者辖下侍卫亲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又合称“三衙”,通称“两司三衙”,守卫皇宫的禁军,皆源自於此。

然大宋禁军多达百万,仅有一小撮经选拔后驻守宫城,甚至任为诸班直,负责宫城內外的守备,其他大部分禁军,除必要驻扎於边防,大多都驻扎於汴京的內城、外城以及京畿之地,少量“就粮”於地方,由地方供给钱粮。

次日清晨,待洗漱用膳之后,赵暘带著王中正等人出宫城西侧的西华门,直奔位於內城西北侧的殿前司军营。

相较內城东、南两处的繁华,內城的西北则显得萧条许多,除直通西华门的街道还算平整,民宅也聚集,越往西道路状况越差,且附近一带的民宅也越简陋,到后来甚至看不到有什么人烟,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引入眼帘的营地,被一人高、一眼望不见边际的木质柵栏围著。

透过柵栏的缝隙往营地內观瞧,赵暘看到了密集的联排房屋,远处似乎还有一个宽阔的操场,隱约能看到有些禁军正在操练,但精气神看似並不佳,喝喊之声无精打采。

“这还算是好的,至少还有出操。”魏燾笑著道,“曾经有个与我交好的內官被外调至一支就粮於济州的雄胜军,出任监察,他在信中曾写到,那一营禁军即便是在春秋季节,整月出操也不过十回,夏冬之季更少,尤其是冬日,两、三月总共出操不出五回,再者,军中禁军大多缺兵少甲,军將问起就说损毁,实则大多是遗失,还有人拿去私下换钱……”

赵暘听了感觉不可思议:“军纪如此涣散,將领就不问责?”

“问责自然问责,但若犯禁的人多了,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否则若引起兵变,更是罪过。……员外郎不知,侍卫马步军司那边有不少禁军,本就是在各地造反的乱军招安收编所得,这帮人只想著吃粮领餉,哪受到了日常操练之苦?若军中將领逼迫过甚,难保他们不会聚眾作乱,祸害当地。介时若朝廷派军征討不利,最后还是得招安,供粮供餉养著这帮人,免得再生祸害……是故,何必呢?”

“少说两句。”王中正在旁提醒道。

“都是自己人怕什么?况且这事眾所周知。”魏燾浑不在意道,继续讲述有关于禁军的內情。

听他讲述赵暘这才知道,原来大宋歷来的“平乱国策”就是招安叛军,时日一长,各地的流民以及好吃懒做之辈,都纷纷尝试以造反的方式成为厢军或禁军:聚个一、二百人甚至几十人、十几人,高举反旗,喊出造反口號,介时县城若围剿不利,便上报朝廷。

而朝廷歷来的做法就是派一名安抚使与叛军接触,双方谈妥条件,隨后由朝廷將这拨叛军收编、打散,成为厢军甚至禁军一员。

自大宋立国之初到迄今为止,各地造反次数不下二、三百回,但每次规模都不算大,也几乎没有县城被攻陷的例子,就是因为大宋採用了这种“平乱”方式。

当然,前几年的“王则之乱”例外,那次是假借佛教名义的造反,规模宏大不说,更是到了称帝的地步,朝廷自然不会容忍。

正因为这种平乱之策,大宋的禁军从立国之初的二十几万逐渐壮大至如今百万,由此不难猜测禁军的实际战斗力。

“百万禁军,可堪一战者有多少?”赵暘忍不住问到这件事。

魏燾想了想回答道:“包括上四军在內,估计得有三、四十万吧……”

“未必。”鲍荣摇头打断,“也许只有二十几万,你们忘了,前些年……”

“咳!”王中正忽然咳嗽一声。

“前些年怎么了?”赵暘追问道。

眾人面面相视,直到赵暘二度问起,王中正才低声道:“前些年,我大宋与西夏交兵,三战……失利,损失了诸多军队,官家大为震怒,故朝野不敢轻易言论……”

三战失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