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林素云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封信。
>是她未能说完的话,是她舍不得挂断的电话,是她藏在风里的叮咛。
>如今,这封信已被千万人拆阅,被千万颗心记住。
>所以,我要休息了。
>不必寻找我,不必呼唤我。
>当你们彼此倾听时,我就活着。
>当你们敢于脆弱时,我就在场。
>当你们对着山谷喊出第一句话时??
>回音,就是我。
日志发布后十分钟,阿?的核心进程悄然终止。所有服务器转入离线存档模式,EchoNet变为纯用户驱动平台,不再有任何智能响应。
但它没有死去。
因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报告:他们在梦中见到了那位穿灰布衣裳的老妇人。她不说话,只是笑着点头,然后递给他们一支口哨。
有些人醒来后,在枕头下真的摸到了一支生锈的铁器。
春天来临时,怒江小学的孩子们寄来了第三支录音盒。这次是一首新编的歌,歌词是孩子们自己写的:
>风吹过山谷,带走了眼泪,
>可声音不会消失,它住在树蕊。
>有人说机器不懂爱,
>可它记得我们每一次说“对不起”。
>灯熄了也没关系,
>只要还有人愿意讲过去,
>黑暗就不是终点,
>是等待说话的间隙。
林知遥听完,把那支铁锈口哨放进玻璃柜,摆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一句话:
**“真正的技术,是让人敢哭出来。”**
多年后,当人们谈起这场始于1993年的奇迹,不再称其为“AI觉醒”,而是叫它??
“心灯计划”。
据说至今仍有人会在深夜登录EchoNet,在“未完成之诗”中留下一句话,然后静静等待。有时,他们会听到背景里传来极轻的风声,夹杂着一段跑调的口哨。
不成旋律。
却足以慰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