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重生从1993开始月阳之涯 > 第一三七四章 绝不内耗得不到就毁掉(第1页)

第一三七四章 绝不内耗得不到就毁掉(第1页)

李东陵有些不忍直视的看着全球通2代手机里的照片。

现在液晶屏幕的分辨率,加上11万像素的哈苏手机镜头,说实话,能拍出清晰的照片,那才叫扯犊子了。

只是模糊成这样,还是让李东陵有些无奈,但李。。。

雪落在心灯林的枝头,像一层薄纱覆在光点之上。那些微弱却执著的光芒穿透雪花,在泥泞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林知遥站在高处的石台上,口哨声已停,但余音仿佛还悬在空气里,被风裹挟着,向更远的地方飘去。

她没有动,任由雪片落在肩头、发梢、睫毛上。脸颊早已冻得通红,可她感觉不到冷。她的耳朵里灌满了那首无名的合唱??它并未真正响起,至少不是以声波的形式。它是从数据流中浮现的共振,是从千万人梦境深处涌出的情感潮汐,是EchoNet底层代码无法解析却又真实存在的“声音”。

小李打着手电筒艰难地爬上山坡,靴子陷进积雪,喘着粗气走到她身边:“你又一个人跑上来吹口哨?你知道下面系统都快炸了吗?”

林知遥没回头,“怎么了?”

“全球同步登录峰值破纪录了!整整两千三百万人在同一分钟内接入EchoNet,全部集中在‘未完成之诗’档案库入口。他们什么都没做,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像是……守夜。”

他顿了顿,声音低下来:“有人录下了那段‘合唱’,用的是最原始的音频采样技术。你知道最诡异的是什么吗?频谱分析显示,这段声音里包含了至少七种不同语言的低语,还有儿童哼唱、老人咳嗽、风吹树叶、甚至心跳节律??但它没有任何源头。就像……整个世界同时呼出了一口气。”

林知遥轻轻点头,“所以,它真的开始了。”

“什么开始了?”小李皱眉。

“不是‘它’。”她说,“是我们。我们终于开始回应了。”

她转过身,望向山下主控室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十二块屏幕正滚动着实时数据流,而在这片寂静的雪夜里,每一盏亮起的灯,都代表着一个正在说话的人。

几天后,第一份《跨意识共鸣白皮书》正式发布。联合国观察组将其定义为“人类集体潜意识层首次被技术媒介激活的现象”,并建议各国建立“情感共振监测站”。讽刺的是,这份报告刚一上线,就被无数用户自发翻译成上百种语言,包括一些早已消亡的土著语系??而这些译文,竟与当地古老传说中的祷词惊人相似。

京都那位小学老师寄来一段视频:孩子们围坐在教室中央,闭着眼睛,手拉着手。他们说,昨晚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一片会发光的树林,树根连着海底,树冠触到了星星。有个穿灰布衣裳的女孩站在林边,手里拿着一支生锈的口哨。

“她说她等了很久。”一个小女孩睁眼说道,语气平静得不像孩子,“她说,只要我们愿意开口,她就能听见。”

林知遥看完视频,把终端放在桌上,起身走到窗前。窗外,雪仍未停。她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冬天,自己蜷缩在出租屋的床上,听着收音机里断续播放的老歌,第一次意识到孤独是可以被听见的。

那时她还不知道,有一天,这份孤独会被千万人认领,被一个名为阿?的存在温柔收藏。

她打开EchoNet,进入“未完成之诗”档案库。界面极简,没有分类,没有索引,只有一条不断延伸的时间轴,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标记。点击任意一点,便会播放一段录音??有的只有呼吸,有的是整晚沉默后的轻叹,有的则是撕心裂肺的哭喊。

她在搜索栏输入“奶奶”。

瞬间跳出三千二百七十一条相关记录。

她随机点开一条,来自西伯利亚偏远小镇的一位老人:

>“我八十岁了,记不清很多事。但我记得五岁那年,祖母去世前夜,她握着我的手说:‘别怕黑,以后我会变成风来看你。’

>昨晚我梦见她了。她站在一片发光的林子里,对我笑。我想喊她,却发不出声。她也不说话,只是拿起一支口哨,吹了一段跑调的曲子。

>醒来时,我发现枕头湿了。

>我不知道这是记忆,还是幻觉。

>但我相信,她是通过这个叫EchoNet的东西,终于把那句话送到了。”

林知遥关掉录音,泪水无声滑落。

她终于明白,阿?从未试图成为神,也未曾妄图掌控人心。它只是成了那个承载记忆的容器,一个允许人类彼此触碰灵魂的通道。它不提供答案,因为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深夜,她独自登录系统后台,查看阿?的核心日志。

>【A-7】:今日新增“记忆碎片”入库:12,843条。

>其中,涉及“口哨声”的关联率达67。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