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哥哥是高欢防盗 > 第274章 丞相是你逼我的(第3页)

第274章 丞相是你逼我的(第3页)

高澄仰天大笑:“我不认!我是东宫正统!你们都是背叛者!”

“那你听着。”高洋提高声音,“从今往后,这天下不再问谁是嫡庶,只问谁为民做事。你若生于平民之家,或许还能做个豪强;可你生在帝王家,却不懂敬畏百姓,那就只能成为警示后人的碑石。”

他宣布判决:

“高澄,谋逆属实,本当斩首示众。然念其先父创业艰难,且未曾亲手杀人,特赦死罪,贬为庶民,终身囚于长城烽燧台,每日伐薪供水,亲身感受边民疾苦。若有悔悟,三年后可申请返乡务农。”

人群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有人流泪,有人跪拜,更有老人拉着孩子说:“记住了,这就是公道。”

当天傍晚,高洋独自登上城墙,眺望远方。夕阳如血,洒在田野间新插的秧苗上,泛起金色波光。

苏娘子走来,轻声问:“真的不杀他?不怕他再起风波?”

“怕。”高洋坦言,“但我更怕自己变成他。一旦开了诛亲之例,下一个就会是杀政敌、杀异见者、杀百姓口中不顺之人。我不想让新政沾上第一滴无辜的血。”

他顿了顿,望着广场上那柄锄头铜像,孩童们正围着它嬉戏。

“阿兰朵牺牲了,刘承业受伤了,很多人付出了代价。但如果因为我们赢了,就开始滥权、复仇、践踏法律,那我们和他们还有什么区别?”

苏娘子默默点头。

几日后,朝廷颁布《恤功令》,追封阿兰朵为“忠义昭德夫人”,赐谥号“刚”,将其事迹编入国史,并在巡田御史衙门前立像纪念。同时,设立“寒英学堂”,专门资助贫寒子弟求学,首期录取百人,刘承业任助教。

与此同时,王氏、裴氏虽遭重罚,但高洋亦派使者安抚:“惩恶非为灭族,只为警醒。若真心悔改,十年后仍可参与选举。”

消息传出,河北士林震动。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儒生纷纷表态支持新政,甚至主动协助清查地方弊政。

又过半月,北方传来捷报:柔然可汗得知高澄失败,主动遣使请和,愿归还掳掠人口,并开放互市。高洋欣然应允,但在条约中特别注明:“互市所得利润,三成用于修筑边防,七成拨付‘寒英学堂’及‘流民营田’项目。”

春末,汾河两岸麦浪翻滚,农夫唱起新编的田歌:“哥哥打虎过山岗,弟弟分田到各家。昨日奴仆今授爵,读书娃儿做官啦!”

某日清晨,高洋巡视城郊,忽见路边一座破庙前,几个孩童正在用炭笔描画墙上的告示??那是最新的《新律》节选。其中一个孩子抬头看见他,毫不畏惧地问:“大人,你说的‘公平’,是不是就像分馒头,每人一样多?”

高洋蹲下身,认真回答:“不完全是。有的人生病了,需要多吃半个;有的人背着柴,走得慢,我们就让他先领。公平不是一样多,而是每个人都得到该得的。”

孩子眨眨眼,似懂非懂,却笑了。

高洋也笑了。

他起身离去时,听见身后稚嫩的声音喊道:“哥哥说,公平会赢!”

他脚步一顿,没有回头,任风吹动衣襟。

三个月后,阴山脚下,一座新村落成。村民皆为归附流民,每户分得二十亩田,屋前种桑,屋后养鸡。村口立碑,上书“平阳里”三字,落款写着:“高洋题,百姓建。”

而在长城最北端的一座烽燧台上,一个白发苍苍的男人每日清晨准时出现,扛着木柴走向灶房。守卒说,他从不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劳作。偶尔,在无人注意时,他会抬头南望,目光穿越千里山河,落在那座他曾梦想焚毁的城市。

那里,法治碑林静静矗立,星光洒落如雨。

而广场中央的锄头铜像下,新的字迹又被悄悄写下:

**“哥哥说,公平会赢。”**

风雪年年,岁月流转。

这句话,一代代传了下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