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110. 穿成渣攻后我成了万人迷[快穿 > 秋光里的并肩与前路(第1页)

秋光里的并肩与前路(第1页)

初秋的风卷着银杏叶掠过图书馆的窗,脆生生的叶子打着旋儿落下,在窗台上积了薄薄一层。林砚把最后一页报告塞进文件夹时,指腹不经意蹭到了苏沐写的摘要——字迹清瘦,连标点符号都排得像列队的士兵,整整齐齐。他侧过头,看见苏沐正对着电脑屏幕核对着参考文献,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漏下来,斜斜落在他纤长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随着眨眼的动作轻轻颤动,像停了只小憩的蝶。

“搞定了?”苏沐的指尖在触控板上顿了顿,抬眼时眼里还带着未散的专注,pupils里映着屏幕的蓝光,像盛了两汪浅潭。

“嗯,”林砚把文件夹推过去,金属夹扣碰撞发出轻响,“你看看还有没漏的。”

他们的小组作业——《基于王者荣耀打野机制的资源分配算法模拟》——折腾了快一个月。从最初在电竞馆讨论战术时灵光一闪,林砚随口说“打野资源分配跟算法里的动态调度挺像”,到后来在图书馆对着满屏代码熬到深夜,苏沐指着屏幕说“这里的刷新机制可以用贪心算法模拟”,林砚总觉得,这叠厚厚的报告更像份属于他们的“恋爱纪念册”。比如此刻,苏沐翻到第17页,指尖点在某个数据模型上,忽然笑了笑,眼里漾起细碎的光:“这里的打野刷新周期,你用了破风队的训练数据?”

报告上的折线图清晰标记着“破风队训练赛第47场”,是他们上周特意记录的野区刷新时间。林砚凑过去看,肩膀不经意间碰到苏沐的胳膊,布料摩擦的瞬间,两人像被电流窜过似的往回收了收,却又默契地没挪开。图书馆三楼的自习区很安静,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键盘敲击的嗒嗒声,空气里飘着旧书页的油墨香,混着苏沐身上淡淡的皂角香——是他常用的那款洗衣液,林砚在超市见过,摆在最靠里的货架上。这味道让他想起他们确定关系那天,苏沐也是这样。

从那天起,他们的相处多了层心照不宣的甜。会在去食堂的路上故意放慢脚步,让影子在夕阳里悄悄重叠,林砚踩着苏沐的影子走,苏沐发现了,就偷偷往旁边挪一点,让影子的手“牵”得更紧;会在改代码时共用一副耳机,苏沐戴右耳,林砚戴左耳,听同一首舒缓的纯音乐,旋律流淌间,偶尔肩膀碰到一起,谁也不说话,只假装专心看屏幕;会在晚上互道“晚安”时,多聊几句无关紧要的废话,比如林砚说“今天的月亮很圆,像你笔记本上画的野区标记”,苏沐回“食堂的糖醋排骨太酸了,下次我帮你多打份番茄炒蛋”。

林砚第一次体会到这种“谈恋爱”的滋味。不像原身那些浮于表面的撩拨——送廉价的花、说油腻的情话、在朋友圈发刻意的合照,而是像老槐树的根,在日常的土壤里慢慢往下扎,悄无声息,却扎实得很。比如苏沐会记得他不吃香菜,打饭时总会提前跟阿姨说“少放香菜,谢谢”,有次阿姨忘了,他就默默把林砚碗里的香菜一根一根挑出来,指尖碰到米饭时,林砚的心跳比打比赛拿五杀时还要快;比如林砚发现苏沐改代码时喜欢咬着笔杆,笔帽上总留着浅浅的牙印,就悄悄在他笔袋里多放了几支笔,都是苏沐喜欢的黑色0。5mm,笔杆是磨圆了的软胶款;比如他们去超市买酸奶,总会下意识地拿两盒,林砚伸手拿草莓味,苏沐就会同时拿起原味,指尖在冰柜里碰到一起,冰凉的触感里裹着点说不清的甜,像某种无需言说的仪式。

“报告做得很扎实。”苏沐合上文件夹,指腹摩挲着封面的校名,眼里带着显而易见的赞赏,“尤其是把游戏机制和算法模型结合的部分,比我预想的好。”他顿了顿,补充道,“你用的那个动态优先级算法,跟破风队的打野思路完全对应上了,很巧妙。”

“那是因为有苏老师指导。”林砚故意拖长了调子,尾音微微上扬,像在撒娇。他看着苏沐的耳尖泛起熟悉的红晕,从耳根慢慢爬到耳廓,像被夕阳染透的云,忍不住想笑。

提交报告那天,系主任在课上特意举起他们的报告当范例。老教授推了推老花镜,声音洪亮:“选题新颖,逻辑清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得非常好!你们看这里,用游戏机制解释算法模型,既通俗又深刻,值得大家学习!”话音刚落,后排的软糖立刻吹了声响亮的口哨,赵鹏更是夸张地比了个“爱心”手势,还冲林砚挤眉弄眼,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林砚转头看苏沐,他正低头翻书,耳根红得快要滴血,连脖颈都染上浅粉,嘴角却悄悄向上弯了弯,露出个藏不住的笑。

那天下午,他们去学校门口的奶茶店庆祝。玻璃门推开时,风铃叮当作响,店里飘着浓郁的奶香味。林砚点了杯全糖的珍珠奶茶,吸管戳破塑封的瞬间,甜腻的香气涌出来;苏沐要了杯三分糖的青柠茶,柠檬片在透明的杯子里浮浮沉沉,透着清爽的酸。两人的吸管不经意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叮”声,像在碰杯。

“接下来该准备期末了。”苏沐搅动着杯子里的柠檬片,金属吸管碰到杯壁发出轻响,他抬眼时,目光落在林砚脸上,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你的……功课跟得上吗?”

林砚的笑容僵了一下,珍珠在吸管里堵了半截。他差点忘了这茬——原身留下的成绩单堪称“惨不忍睹”,辅导员找他谈过三次话,最后一次把成绩单拍在桌上,语气严肃:“江哲,再挂科你就得留级了,毕业证都悬!”穿书过来后,他把精力都放在了比赛和小组作业上,那些欠账像藏在衣柜深处的旧衣服,暂时被忽略,却始终都在,冷不丁翻出来,还是让人头皮发麻。

林砚的笑容僵了一下。他差点忘了这茬——原身留下的成绩单堪称“惨不忍睹”,高数、线代、概率论红灯笼一路挂过来,辅导员找他谈过三次话,警告他再挂科就要留级。穿书过来后,他把精力都放在了比赛和小组作业上,那些欠账像藏在衣柜深处的旧衣服,暂时被忽略,却始终都在。

“有点悬。”林砚坦白道,“原身……哦不,我以前太混了,好多基础课都挂了,一起补考确实优点麻烦。”他数了数,光是这学期要补考的就有三门,更别说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估计得熬几个通宵了。”

苏沐没说话,只是从背包里掏出个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笔尖在纸上划过:“我帮你列个复习计划吧。高数的重点在微积分,线代要记牢矩阵变换……”他写得认真,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笔记本上,把他的字迹染成暖金色,“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我们可以在图书馆自习,有不懂的你随时问我。”

林砚看着他低头写字的样子,心里忽然涌上一阵热流。他想起孤儿院的冬天,院长妈妈也是这样,在昏黄的灯下帮他补衣服,针脚歪歪扭扭,却把所有的温暖都缝了进去。

“会不会太麻烦你了?”他轻声问。

“不麻烦。”苏沐抬起头,眼里的光比奶茶店的灯还亮。

从那天起,图书馆成了他们除了赛场之外最常待的地方。每天晚上七点,林砚都会提前占好位置,在苏沐常坐的座位上放一杯温水;苏沐则会带两本习题册,一本给他,一本自己用,遇到难题时,就凑在一起低声讨论。

林砚的数学非常好,毕竟量化模型可比这些书本上的数学公式复杂得多,但是这些基础公式的拼凑应试内容,林砚真是有些忘记了。

“你看,这个积分公式就像镜的二技能,”苏沐在草稿纸上画了个示意图,“只要掌握了释放节奏,就能算出准确数值。”

林砚看着他认真的侧脸,觉得心里暖暖的。

时间像被秋风卷着的落叶,不知不觉就飘远了。银杏叶从金黄变成深褐,落满图书馆前的小路;奶茶店的冰饮换成了热饮,杯壁上凝着细密的水珠;他们身上的衣服也从单薄的衬衫,换成了厚实的外套。

破风队的比赛也在稳步推进,从海选赛打到八强,再到四强,每一场胜利都离不开五个人的默契配合。林砚的打野节奏越来越稳,周航的辅助总能恰到好处地提供支援,赵磊的边路固若金汤,钱坤的射手输出稳定,软糖的中路依旧犀利。苏沐还是会去看每一场比赛,坐在观众席的固定位置,手里拿着那个深蓝色的笔记本,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得手心冒汗,偶尔还会对林砚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

比赛间隙,林砚会拉着苏沐去操场散步。晚风带着凉意,吹得人鼻尖发红,他们并肩走着,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

“等考完试,我们去看场电影吧?”林砚踢着脚下的石子,声音被风吹得有点散。

“好。”苏沐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听说有部关于电竞的电影上映了。”

“那正好,”林砚笑了,“看完给我们破风队也写个剧本。”

苏沐被他逗笑了,眼角的弧度在路灯下显得格外柔和。林砚看着他的笑,忽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惶恐不安的“穿书”设定,那些原身留下的烂摊子,好像都在这样的日常里,慢慢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他不再是那个“局外人”,而是真真切切地活在这个世界里,有要守护的朋友,有想珍惜的人。

期末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图书馆里的人也越来越多。林砚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桌上堆着高高的课本和习题册,上面贴满了彩色的便利贴,记着各种公式和要点。苏沐比他更忙,不仅要准备自己的考试,还要帮他补习,常常忙到图书馆闭馆才离开。

有天晚上,林砚看着苏沐眼下淡淡的青黑,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别太累了,我自己能行。”

苏沐却摇了摇头,把一杯热可可塞进他手里:“快好了,再坚持一下。”他顿了顿,补充道,“你以前挂科的太多,而且你大三了,现在不补上,毕业都成问题。”

林砚捧着温热的可可,看着苏沐低头继续做题的样子,忽然觉得,自己何其幸运,能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遇到这样一个愿意陪他一起承担的人。

离考试还有三天的时候,林砚把所有补考科目和期末科目都过了一遍。虽然还是有些地方不太熟练,但比刚开始已经好了太多。他看着习题册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有他自己写的,也有苏沐补充的,忽然很想抱抱眼前这个人。

图书馆闭馆的铃声响起,他们收拾东西往外走。月光洒在小路上,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林砚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苏沐:“苏沐,谢谢你。”

苏沐愣了愣,抬头看他,眼里像落满了星星:“谢我什么?”

“谢谢你……”林砚的喉结动了动,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谢谢他的包容,谢谢他的耐心,谢谢他在自己最狼狈的时候,伸出了手。最终,他只是说:“谢谢你愿意陪着我。”

苏沐的耳尖红了,没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伸手牵住了林砚的手。他的手很凉,却带着让人安心的温度。林砚反握住他的手,两人并肩往宿舍走去,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