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作者蓝烬 > 第10章(第1页)

第10章(第1页)

正是因为这重关系,他在菲律宾有自己的军火仓库,而且如果缺什么军火的话,可以从美军在菲律宾的驻军武器仓库中,直接先取用,只要在短时间内补上就可以。他和美军菲律宾驻军是很有交情的,大家一起发财,不寒碜。

罗伯特对于开拓远东军火市场,是非常热衷的,所以这次接到杰恩的电报,他很重视,中华民国可是远东最大的军火市场。所以他回电吉恩,他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上海,亲自谈判此次生意。在李思华抵达之前,他已经到了上海两天,正催促着吉恩赶紧联系呢。

所以吉恩接到管事的电话,非常高兴,一口答应。明天他将和军火商罗伯特。麦肯恩一起赴约,具体谈判采购细节。

第二天早晨不到九点,吉恩就和罗伯特,以及罗伯特的随员两人,还有两位保镖,一共六个人,来到了法租界这座幽静的私宅中。

李思华则和曹子卿、李朴和另外两名同志,一共五人,组成了我方的谈判小组。

门铃响起,管事去开门接入吉恩和罗伯特。当两人看到这面主事的居然是一位年轻的女子的时候,不由露出了惊愕的神情。这笔生意到底靠不靠谱啊?

但等到双方坐下来,李思华的谈吐很快让他们认真起来,吉恩和中国人打交道多了,但他敢发誓,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现代”的中国女性。这个女人不但一口牛津腔的英语流利无比,而且神态镇定,目光锐利,逻辑清晰无比,对于各种采购武器的参数非常熟悉,真正的内行。实际上不要说中国,就是在他的祖国美国,他也想不出他认识的女士中,有哪一个是这样精明而犀利的。

彼此都是内行,兜圈子就没有多大意思。罗伯特和他的两名随员,很快核定了李思华他们提供的武器编制要求。罗伯特确定,这些武器他都可以提供,因为不存在什么美国军队限制的特殊武器,基本都是一些美国军队当下通用的常规步兵武器、弹药和配件,这让他心情愉悦,这笔生意不难做。

至于李思华要求的要绕过国民政府,他当然不在乎,国民政府算老几?正好用来作为等会谈判价格的筹码。

所以接下来就是价格上的激烈争论,罗伯特他们开始报价120万美元,被李思华他们坚决地顶了回去,罗伯特和随员惊异地发现,李思华对于这些美国武器在美国军队采购中的价格是了如指掌,她对美国军队太了解了!李思华心里偷笑,老娘当年可是正规军需系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就是关于美国军队武器装备采购的历史沿革,你们这些渣渣,未必有我清楚。只不过自己没有官方渠道,现在只能像走私一样购买,只能被你们这些掮客宰一刀。

在这样的背景下,罗伯特他们就有点尴尬,因为他们的每一个报价,几乎都被李思华算出来有多么暴利,显得他们如此的“贪婪”,不是绅士。不过李思华知道,这些资本家对华尤其是自己这样的野路子销售军备,不赚个几倍十倍是不肯的,所以最后还是在90万美元达成了协议。

罗伯特还讨好地说,他在军火领域,从没有见到过如此美丽又精明的女士,所以他本来会坚持100万美元的,现在再减少10万美元,用来为美丽的女士增购几件珠宝吧。

李思华一笑置之,让他占点口头便宜好了,不过她最后还是将合同订在100万美元整,那省出来的10万美元,还是用来增加了一些弹药补给,这就让罗伯特们更加高兴了。

上午整个谈判已经完成,罗伯特的随员们忙着起草协议。

中午在私宅,李思华设宴招待了美国人一行。按照李思华的说法,如果这次美国武器的质量上乘,军队使用后好评的话,未来还有几个师的订单,也说不定,这让罗伯特们更加热情,他们当然希望维持好关系,未来还有大生意可做。

午宴上喝了几杯,吉恩的话就开始多了起来,他开始向李思华献殷勤,说些肉麻仰慕的话。李思华不咸不淡地应付着,心里想,果然如管事所说,这个少校就不是个好玩意,平时看着彬彬有礼的,喝点酒就原形毕露,估计也是哪个美国家族的花花公子。

午宴后不久,协议已经完成,李思华仔细阅读、检查疏漏后,很快双方签约完成。签约后明天李思华就会支付10%的预付款,武器运到李思华指定仓库后,立即支付85%款项,最后的5%款项是质量保证金,将在三个月内支付。在协议中,罗伯特保证,所有武器弹药,将在6月20日前送抵上海。

完成武器采购签约后,李思华让曹子卿带武器小组成员安排到时的武器接货和转运等事情的安排,而她自己,则将重心转向了海轮事务的安排。

一个细雨纷飞的早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李思华望着屋外的细雨,难得的有点诗情。但很快都又把思绪转到了今天她要面试的这个人身上,她已经面试了前面两位潜在的船长,其中一人比较油滑,不太可能培养出政治上的忠诚,是个典型心眼里只有赚钱才重要的家伙。另外一人她的评价也只是技术上还行,勉强可用。她希望今天的这位不会让她失望。

大约十点,管事进来禀报,面试者华先生已经到了。

华明义走进门来,李思华看过去,这是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材壮实,脸上有微微胡茬,神态很沉稳。显然他比较重视这次招聘,因此西装革履,打扮得有点前世商务精英的样子。

管事并没有透露招聘的主家,居然是位年轻女子,但华明义微微吃惊后马上镇定了下来,这让李思华的心里暗暗点头。

坐下后,华明义介绍了自己的简历。他祖上是徽商,因为做生意的缘故就到了上海定居。受到“财富都来自海上”西方观念的影响,他对于航海从小就感兴趣。到他父亲这辈,家境虽然衰落,但还算小康,父亲也算开明,虽然对他要从事风险比较大的航海事业并不满意,但在儿子坚持之下,还是支持了他。

他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海运学院,这个学校在波士顿。这在当时很罕见,因为当时国人学习航海经验,基本以英国为本,而他之所以这样选择,主要是因为对后起的美国感兴趣的缘故。

他毕业之后,还是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但无论是北洋还是现在民国,他都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在国内的发展机会,所以主要还是辗转于西方的远洋航运公司之中,在此次应聘之前,他就职于一家美国的航运公司,在一艘远洋轮上当大副。

管事托人找到他后,他就动了心,因为也是痛感洋人的种族歧视,他的资历和能力,早就能够担任船长,可迄今最多只能担任大副,洋人根本就不会给黄种人机会。

李思华对这个人很满意,华明义思想开放、专业能力强,而且有基本的民族大义,虽然长期与洋人打交道,但明显自尊自重,不是那种“慕洋犬”。她和他谈得比较深入,当场就拍板,聘请他为其中一艘船的船长,并且担任华海航运的副总和海务部经理,由他对目前在上海已经招聘的其它海员,进行组织建设,机务部和船员部,也由他按照专业的架构组织起来。

实际上,李思华是聘请他担任这家航运公司的运营负责人,而不仅仅是一名船长。这超出了华明义的期待,让他很感动,主家对自己明显很看重。

知道李思华对另外一艘船的船长人选不满意,华明义就主动请缨,他在业内沉浮十多年了,对于这个行业,当下有能力做船长的华人,基本都有所了解。他觉得凭借自己在业内的人脉,帮助主家解决这个问题不难。

接下来,李思华带着华明义,领导着海运团队对两艘海轮全面介入管理,华明义也很快组织现有团队,搭起了海务部、机务部和船员部三个专业部门,华海航运终于不是原来的土豹子了,基本成为了一家近代西方管理模式的正规公司。

华明义的人脉果然不是吹牛,三天后,就领着另一位华人袁乾生,来给她面试。袁乾生40多岁,山东人,早年在英国的航海学校学的航运,回国后国内和西洋船舶都干过,西方人不会任命他为船长,但国内民船他是当过船长的。整体航海经验比较丰富,人看上去还算忠厚老实。实际上,对于这个人管事也曾经打听到,不过他当时没有答应,看起来老袁还是比较信任华明义,他出马劝说,就答应了。

华明义已经全面介入对两艘海轮的管理,当然注意到舱室内正在进行的改造,说是到时要在山东运载数千难民,到广东安置,这让他有点奇怪,不过他性格比较深沉,也没有多说,毕竟主家无论有什么深意,能救活数千难民都是功德无量,对民国国情也有深刻了解的他知道,没有人救的话,这数千难民估计活不了几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