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袁知道了此事,倒是很感动,他的乡土情节比较重,主家能拯救那么多山东人,是天大的好事,他也表示,一定做好这些难民的船运管理。
到5月底,上海的海轮航运和武器采购两件大事,都有了结果,其它买粮等事务比较简单,已经基本安排妥当。李思华思忖,自己是否还要到山东跑一趟,梳理一下募兵的相关工作。
她此次到上海,没有去接触当地的党组织,当然她也不知道怎么去联络,国民党412上海清党大屠杀后,我党在上海的党员,已经都转入了地下隐秘活动,而且她也不希望近期自己的计划,受到任何的干扰。
她还不知道,近期她“李力胜”的大名,已经在武汉我党高层领导们的口中,频频出现。
第18章余波荡漾与山东募兵
熊豪和刘尔崧他们其实对李思华非常重视。回到广东,他们立即将事情经过写成报告,并且将与李思华几次讨论的会谈纪要,包括她的《中国社会主义论》小册子,油印了十多份。让阮啸仙和李深两人,带着这些材料,专程去武汉向党中央汇报,重点除了汇报广州415屠杀时,被李思华部拯救的相关情况,以及对李思华本人了解的相关情况外,主要是以下几件事:
一、李思华预言短期内,汪精卫政府就会背叛革命,与南京合流,对我党举起屠刀。广东的同志们经过讨论,普遍认为有一定的可能性,提醒党中央必须提高警惕,做好提前准备。
二、李思华建立了一只前所未见的精锐小部队,并且近期就会扩大为一个山地团的部队,这是我党当前非常宝贵的武装力量,因此广东党委已经留下五十余名被救的党员参军,在军中建立党组织,形成对这只部队革命力量的掌控。
三、李思华为人桀骜不驯,在党指挥之外独立建军,独立行事,无组织无纪律。但她的思想给予广东被救的同志们极大震撼,对于我党的革命路线和未来革命策略,可以有所裨益。尤其是工农联盟、农村革命根据地等系统的策略,广东的同志们认为不无道理,希望中央建议研究。
四、请示接下来我党在广东革命的发展方向、未来如何对待李思华等。
阮啸仙和李深在五月中旬,就赶到了武汉,武汉党中央对于他们的到来,非常重视,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而他们两人的汇报和文件材料,很快让会议进入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是争吵,争吵的焦点,显然就是李力胜对于党中央相关理论、行动的严厉批评,当然也包括她的所作所为。
总书记陈独秀激烈地说:“这个李力胜,一派胡言!曲解革命理论,搞自己的独立王国,她的眼里根本没有党。广东的同志们为什么不解除她的职务?这种人就应该开除出党!”
有附和陈独秀的,例如张国焘就说:“我党当然就是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国际革命力量的一只,她对共产国际的恶毒攻击,说明她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不过由于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当时的领导地位已经岌岌可危,而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上的明显失败,让很多人对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信任大大降低。因此也有不少反对意见。
有人冷嘲陈独秀,说:“李力胜掌握着自己建立的军队,而且刚拯救了广东的同志们,你让他们用嘴,去解除李力胜的职务吗?不知所谓!”
蔡和森皱着眉头,说:“对于李力胜的处理并非重点,我们需要认真考虑汪精卫政府背叛革命的可能性。”
而周恩来等人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他们是调和派,主张吸收李思华建议中的有益成分,但必须对李思华违反党纪等行为做出处理。
阮啸仙和李深在边上苦着脸,心想你们是没见过这个女人的厉害,她哪是你们能左右的,你们在这指点责骂,人家却是根本从心底里,就没把你们放在眼里,认定你们的所做作为,根本就是在幼稚园里玩游戏。
周恩来注意到了他们的脸色。会议因为争论过于激烈,没有能够马上做出决议,周恩来提议两条,一是汪精卫政府背叛革命的可能性,不管概率有多少,我们都要加强警惕。二是关于对李力胜同志的处理和其它理论问题,不是当前的急务,可以等到同志们思考成熟,意见比较一致时,再讨论决定。这两条建议被接受了。
会后周恩来和恽代英等几个人,又找阮啸仙和李深深谈,两人详细讲述了他们了解的李力胜,以及她的理论体系和论述。几人都吃惊不已,虽然嘴上没有表态,但心里无不感叹,真是个奇女子啊,能力极大、理论极深、性格极强、自信桀骜。
此女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革命理论体系,虽然他们几人现在只能是不置可否,毕竟还没有深度思考过嘛,但对比中央现在只是照抄苏联的理论,无疑让此女有看低的理由。
这下子他们也理解两位广东同志为什么苦着脸了,无疑在此女看来,当下我党理论错误、行动失败,搞得一塌糊涂,凭什么用错误的路线和策略去指挥她?广东的同志们又凭什么去压服此女呢?就靠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名义?李力胜明显不吃这一套。搞急了很可能就一拍两散、各走各路。而不管怎样,这只军队是革命的、是宝贵的。无论李力胜对马恩主义、对苏联和共产国际有多少批评,其人信仰共产主义,却是无可置疑的,只不过人家有自己的独立认知罢了。我们和国民党政府左派都能合作,难道还把自己的同志赶出去?
人才难得啊,周恩来心中感叹。他和几位同志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要在我党内部,协调此事,不能与李力胜同志彻底闹掰。
而随着这些文件材料在党内传播的扩散,李力胜这个名字,逐渐为武汉很多党员知道,而她的理论思想,也成为了武汉我党内部争论的焦点。
在上海的李思华,自然还不知道自己在武汉我党内,已经很有名气,成为了热点人物。她正思考着赶赴山东的事情。
山东的募兵开局还是比较顺,随着采买的粮食抵达青岛港,他们又在募兵的三个地域,建立了粮仓和临时聚集点。济南、聊城和泰安聚集的难民都很多,所谓“招工”一出,人都是拼命抢着来。
招的虽然是青壮和孩子,但有些都有家人,哀求之下工作组也很难拒绝,都是可怜人啊。由于这些人身体过于孱弱,所以都得在当地聚集点,吃几天饱饭,恢复一些精神之后,再用各种方式,包括船运、马车、铁路,逐渐送往青岛的“流民大营”。粮食消耗很快,所以又在当地青岛港,增加了购粮。
但是风险也很快出现,各种地方匪徒豪强,开始盯住了此事,他们觉得里面,可以有过路的油水,不但有人来威胁,还遭遇了几次袭击,已经有1名战士牺牲,好几名受伤的。这些家伙就是这样可恶,别人在救人,他们也想从中拿好处。
所以李思华还是有些担心,她决定自己还是提前去山东。反正上海这里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海轮很快就会改造完成,等待6月20日武器弹药抵达后,就会装船启航南下,所有的事情,可以交给曹子卿和李朴管控。索性自己就到山东,加强那里同志们的领导力量,以防不测。到时自己和山东的同志们一起在青岛港登船就是了。
决心既下,6月2日,李思华就带领着一个班的士兵们坐船南下。
6月5日的上午,李思华已经抵达设在青岛郊外一个村庄的“流民大营”,和募兵小组的部分同志汇合。这个大营,是在一处靠山的荒地上搭建的,但土地还是当地两个地主的,募兵小组问他们租赁了半年。不过最近这两个家伙有点叽叽歪歪,放风说要赶他们走,估计是想多敲诈一笔。
她观察到,现在这里的营房内已经有两三千人,条件有限,所有的营房,几乎都只是搭建的竹木大棚,幸好现在的天气不太冷了。大棚内,简单地在地上铺了木板,然后同志们购买了被褥,直接铺在木板上,整体形成了超大的通铺。难民们没有讲卫生的概念,而能抽出做现场管理的人手有限,所以现场还是有点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