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征途实录启航1926作者蓝烬 > 第11章(第3页)

第11章(第3页)

基建和后勤上了正轨,李思华将精力转向了组织建设和教育培训。

虽然部队只有一个团,但李思华考虑先将架子搭起来,整体军队号称为红三方面军,这也是她的恶趣味。她知道历史上1930年之后,我党有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形成了红军的三大主力军团,但本来计划中的红三方面军,却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有成立起来。她想,我们部队就先占了这个坑吧。

当然,现在部队只有一个团,所以只有这个团的编制是实职,号称红三方面军第一师第一团。她无意现在就去建立起一堆军团长、军团政委之类的封号,那毫无意义。红三方面军这个称号,暂时只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定位而已。

军队编制上她和曹子卿等商量,在她原来设想的基础上,实际上是参考二战时德国进行步兵团编制的逻辑,但作为山地团,又考虑分散作战和特种作战的优先需求,做了较大的调整。

整个团包括团部,团部连、运输连和3个步兵营。团部连包括通讯、工兵和骑兵(辎重)这3个排。每个步兵营包括营部、3个战斗连和1个重火力连,现在她对炮兵的使用是有点分散使用的,因为根据可能的作战需求,还不到需要特别集中使用的时候。以上编制合计3000人左右。

专设特种作战大队,编制170人左右,分为突击、侦查和狙击三个中队,这是全军精锐和拳头部队,担任尖兵任务。专设教导大队,编制实际为一个连,112人。专设后勤大队,编制350人左右。

以上合计,满编的话,整个团大约将达到3800人左右。当下募兵3700人,原来小部队有200人左右,而新加入的党员大约30人,加上从岛上渔民中吸收的20~30人,合计潜在军人总数,超过了4千人,覆盖满编编制。但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军旅生活,她估计训练中逐渐淘汰的人数,可能达到10%甚至更高,这样估计最后留下3500人就最多了。

不过她也不担心,时间还有几个月,逐步吸纳一些其它来源的战士,完全可以实现满编,例如周边岛屿渔民不少,很多家庭穷苦而难以维持生计,其实都是很好的兵源。她之所以在山东募兵,只是不想在广东惊动太大,以免打草惊蛇,而且还是为她长久的计划做长期模式的准备,也是一种先行探路。而现在从本地增加募兵,最多不过几百人,惊动就小,问题显然不大。

全军训练完成后,将专设新军连,负责新加入士兵们的军事和初步政治训练。

接下来就是要正式建立党组织。她计划建立“红三方面军党总支部”,地方党委,暂时由总支部统一管理,总支部下设两个支部,即军队支部和地方支部。现在主要的当然是军队支部,除了参军的约30名党员外,参谋组的全体成员30多人,以及优秀士兵20多人,已经经过充分考察,将宣誓加入我党。这样军队党委下辖党员接近90人,今后将依据组织原则,不断发展优秀分子入党,壮大革命的领导力量。

地方党委目前较小,主要由不在军队的20余名党员组成。淇澳岛那么小,他们的主要任务,当然不是管理淇澳岛,而是管理和发展海运、后勤供应链、以及管理转运后继移民等重要工作。他们接下来应该隐秘地联系在香港和中山等地的我党组织,互相支持,同时发展在地方和各行业工作的党员队伍。

另外的组织体系就是地方“政府”组织,淇澳岛除了军人和儿童外,家属和原居民大约也有4千人。虽然后世的一个大村,可能就有那么多人,但此时麻雀虽小,其复杂程度却因为基地的存在,远远超过了普通村庄的管理需求。因此计划设立“淇澳岛专区”,党组织并入地方党委,任命姚斌为区长,苏琪南为副区长,并吸收渔民中的积极分子。下设民兵、农业、港口、建设、社会管理、财税等分工部门,将淇澳岛整体管起来。当然,这个政府是地下的。

所以上述的整体组织,就是党、政、军三大体系。整个体系当然现在非常稚嫩,但所有的伟大,都是从不起眼开始的。

教育培训也分为了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当然是军队的政治和文化教育。这一部分仍然是李思华的最重点,不过曹子卿和一些同志经过她“长期”的培训,其实也就几个月,已经有能力辅助她进行军队的教育培训,她主要会做一些大的培训,不断将“新思想”灌输给部队。

第二模块,则是群众教育。由于青壮绝大多数都是军人,大量家属和渔民中,女性占据的比例更高,需要通过教育培训解放妇女。这部分的教育培训,李思华自己也会参与,但主要依靠地方党委的党员们,同样需要进行文化识字、家国大义以及我党基础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李思华计划自己要撰写群众教育培训的纲要,然后由参与的党员同志们填写充实内容,形成不断改进的培训教材。

另外,地方党委将根据群众教育的进展,适时建立以民兵为主的群众核心力量。当然限于现实,短期只能是以女民兵为主了。不过李思华心里暗暗一笑,想起了后世著名的海岛女民兵,巾帼不让须眉。

第三部分,则是儿童的正规教育。李思华部吸收这些儿童,是为了从长期着眼,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培养具备现代文化、基础科学知识、革命思想和理念的新生代后备力量。目前其实还不具备完全的教育能力,毕竟师资只能是有些文化的党员同志们。

她在前期,已经在这个时代搜集的一些教材基础上,主要以自己为主,在撰写一些初期教材。主要课程包括五部分:

一、语文:识字、白话文、革命文学;

二、数学:简单的算术和几何,数学在军事和生活的基础应用;

三、理工学:大工业概念,物理、化学等涉及工业的基础理念和知识;

四、自然:动物、植物、生活、环保、地理、军事应用的基础知识。

五、政治:党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初级内容。

在撰写这些初级教材时,李思华感到很无奈,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使是编写这样的简单教材,也显得捉襟见肘。以后还需要争取外援力量,对教材不断进行升级和优化。

对这些儿童在教育中,也需要适时组建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没有办法,这个时代让他们最快成长的办法,就是严格的军事化管理。

这些儿童年龄不一,但基本上都还是文盲,所以在初级教育中根据学习进步的程度,再逐步分级。短期也最多做到完整的小学教育,至于中学或者更高的教育,只能是期待以后。

在完成组织和教育的规划后,党委连续开了数个会议,讨论了实施细则,尤其对于教育事业,除了军队教育小组外,又组建了地方教育小组,然后开始组织实施。李思华为了提升同志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提议召开了全体干部教育动员大会。她在会上做了振聋发聩的重要发言:

“同志们,开这个动员大会,就是表明党委对于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就是提醒和要求同志们,应该以十二分的热诚投入教育事业和工作。”

“很多同志觉得教育虽然重要,但当下做好军队政治教育都不容易,没有精力去顾及人民的教育。还有的同志,觉得这就是请几个外界的先生,教会孩子们认字读书就行。大家工作日益忙碌,哪有时间去顾及?所有这一切认知,都是极端错误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