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遣队前期,大约由10名同志和一个排的兵力组成,贸易公司带些护卫保镖也是正常的,只是不要暴露轻机枪等比较“重型”的武器即可。
比较头疼的是语言,会英语的同志只有几名。李思华要求选择出先遣队后,包括战士在内,到香港培训适应城市生活和训练简单英语口语,多少要学会说一些日常用语,当然这只是次要的,主要还是要吸纳若开邦的华人。
先遣队派出后,不再返回,而是长期潜伏,强化基础,获得详细情报,建立网络和基地,等待主力部队的抵达。
李思华认为,整个前期准备的时间可能会长达两年,到1930年才会全面发动。这两年的时间,就是按照上述计划,不断完善、不断扩展、打好基础的阶段。她的时间计划,自然与美国有关,要在大萧条危机爆发以后,才能获取足够的资源。前期派遣的部队,最重要的是不断发展游击力量,吸纳阿拉干和华人,建立起虽小但是稳固的多个游击基地,渗透掌握若开邦海岸的所有渔村,先形成隐秘的根据地。
整体的计划大致就是如此。讨论到尾声,有的同志有疑问,若开邦是民族斗争很激烈的地方,民族问题如何解决?
李思华不屑地回答:
“上层必须消灭。至于底层民众,哪有什么真正的民族问题?本来就是那些头人挑的,都是基于经济利益的争斗。阿拉干人的上层,不满于缅人上层和英国殖民者对他们的经济掠夺而已。
若开邦原来是古代阿拉干国(Arakan)十二孟加拉市镇的一部分,是藏缅人混合孟加拉人的血裔,不仅是若开邦,包括吉大港一带,曾经都是这个古国的领土。表面上多数阿拉干人信仰佛教,少数人信仰伊斯兰和印度教。但这些都是浮在面上的。
大量的底层人民生活困苦,一辈子困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会说的词都只有几百个。其实几乎是一张白纸,哪有什么我就是什么民族的观念?他们就像我们现在教小孩子,教育的文化才是形成民族观念的核心,而不是血裔。
只要我们消灭了他们的剥削阶级,全面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同时建立起广泛的群众教育体系,输入中华文化,你看看他们会不会拥护我们?
就整个缅甸来说,民族观念比较强烈一点的,是那些城市,但缅甸与我国一样,还主要是一个农业国,城市人口的比例不高。等到我们大规模输入移民,进一步改变了人口比例,民族问题就会得到基本解决。
需要记住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绝对不能和当地的上层建筑妥协,我们永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暂时妥协,只能埋下后患,早晚还得斗争。”
李思华强悍的讲话让几位同志有点面面相觑。心里感叹,李思华真的是强硬啊。说起来,现在她在革命工作中“手腕强硬、决不妥协、肆无忌惮、不择手段”的形象,在同志们心中,也算得上是一面招牌了。
关于远景,李思华提到,未来数年内,必然是国内军阀大战的时代,蒋介石虽然占据优势,但是无论是桂系、东北、西北等地的军阀,也都是不是省油的灯,云贵就自然成为这几年中的漏眼,是军阀实力比较薄弱的地区,无论是云南的龙云还是贵州的王家列,以他们自身的实力,如果我们取得了对抗英军的优势,再对付他们就不难。
第23章神庙计划和准备
接下来,大家讨论神庙宝藏的行动计划。一开始就有同志质疑这个神庙宝藏行动的必要性。显然,这几天的激动过后,冷静下来,还是有同志觉得不太靠谱。
他们倒不是担心这个神庙到底有没有宝藏,李思华在他们心中的信誉还是能让他们相信的。他们担心的其实是这个宝藏到底值多少钱,那个至少10吨以上黄金的信息,到底准不准确,花那么大的力气去获得这批宝藏,要是根本没有那么值钱,就白费力气了。
李思华只好尽力说服他们。告诉他们自己对这个信息的确认是百分百。要知道,现在整个计划的实现,依赖于在美国获得资本、工业和其它资源,这需要很大的本钱。这个神庙已经是她掌握的信息中,最容易取得的一个。就算没有神庙,也必须再找其它更困难的途径,以取得本钱。所以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本钱不够的话,我们如何以370万美元的资金,去赚取所需的5亿美元投入?
同志们这才统一了思想,将思路转移到具体的执行方案上来。
其实李思华心里有数,这个神庙在她穿越前,好像是2018年才被打开了一个暗室,总共有7个暗室。而单单这一个被打开的暗室A的财富,就高达112亿美元(当时的5000亿卢布),虽然觉得印度人有些吹牛,但三四十亿美元还是很可能的,再打开其它几个暗室,在前世的总价值可能也确实会高达80~100亿美元。
不过换算到现在这个时代,自然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当前黄金与美元是固定汇率1比20。47,1盎司黄金只能换20美元出头。黄金的价格在她穿越前,大约接近了2千美元,所以不到一百年,美元相对黄金贬值了近百倍,这样看来,期待这批宝藏在当下的价值,达到7千~8千万美元,还是很大概率的。尤其这批宝藏的主体,是以黄金为主,她记得被打开的暗室A,最出名的就是有一千多根2。5公斤标准的黄金链子。
当然,有些珠宝只能慢慢处理,寻找合适的买家。马上能用的,就是黄金和用黄金打造的雕像等部分,她估计能有五千万美元就不错了。但是五千万美元在那个时代,已经是何等的天文数字?1929年美国股市高峰期的总市值,好像也才七八百亿美元。如果有这些资金的话,足够她在美国的计划展开了。
至于什么这些财宝是印度民族的财产之类的圣母情节,对于李思华是完全不存在的。与其留给后世印度的贪污腐化政府,或者是官商勾结的豪强,还不如现在拿来,作为革命的启动资金。那些财富,能够造福印度广大的贫民乃至贱民吗?
神庙计划的主体包括:
一、以四至五名西方洋面孔作为伪装,还带几个流落香港的印度人,包装成英美联合的一只考古队,从香港出发考察印度的神庙文化。我们自身大约10名干部和一个排的兵力,以及一些后勤人员,化妆成“考古学家”们在东方招收的助手、随从和护卫,从科钦港进入目的神庙。
二、情报组会在香港伪造港督签名的推荐信,让“考古队”随身携带,以取信于当地的英国殖民当局——他们会获得的假信息就是,一只英美联合的考古队,在完成了对中国的考古后,经过香港,在港督的推荐下,又来到印度喀拉拉邦跑一趟,考察这里的神庙文化,好与中国庙宇做对比研究。他们甚至还会携带一些中国古董的赝品,用来到时交好当地的英国殖民者,他们哪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
三、准备好足量和最好的梯恩梯炸药。这几天队伍要进行“定向爆破”的练习,准确学会用最少的炸药,实现破墙,而不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坍塌。当时没有那么专业,只能是尽量实践来取得数据规范。
为了缩短取宝时间,用炸药“考古”是最简便的方法,只要找到暗室之门甚至暗室之顶,就用炸药破墙而入,简单粗暴但有效。至于到时候如何引开附近居民的注意力,就是队伍根据现场情况自行安排了。虽然李思华印象里那座神庙在后世已经被废弃,但相隔百年,确实不知道具体情况。
四、要在目标附近,雇佣比较多的马车,提前准备好很多空箱子。很可能总的载重,需要达到30~40吨,这意味着用马车的话,需要上百辆车,要不然就要安排中间接力。除了后勤人员,所有去的战士和同志们,都要会赶车。而从神庙回到港口的路线如何运输,以及相关后勤,也需要到时候计划并安排好。
五、取宝完成,需要让整个神庙塌陷,以掩盖一切痕迹。行动的时间正是印度的雨季,尽量利用好天气条件——在雨天行动比较好。主要是不惊动殖民当局,至于本地人有些怀疑,他们和殖民当局有隔阂,很难传导上去。
六、时间要精准,一旦完成取宝,立即撤退。这个时候,华海号海轮,也会完成了对其它印度港口的贸易,“正好”经过科钦港返回香港,所有人将宝藏装船,迅速返程。这种“正好”,需要行动前,通过电报通知华海号,小组的精确行动时间。
整个计划估计需要1个半月,8月25日出发,争取在10月上旬返回。如果有延误,最迟应争取在10月底之前返程。基本上就是海上来回1个月,然后用中间的半个月完成行动。
李思华指出,对于几名“西方考古学家”,最近几天要抓紧训练,所谓震之以威,诱之以利,忠之以期。如何理解?就是首先要震慑他们,让他们深信我们是极为强大的组织,背叛就没命;其次是诱之以利,除了“首席和合作者考古学家”给予1万英镑的高额报酬,首先发给2千英镑,其余完成后撤回香港给付外,其余几个西方面孔,也是总额5千英镑,首发1千英镑的高额报酬。再次是承诺,如果他们忠诚的话,他们将会得到在我们组织开办的各种公司中,担任高薪职位的机会,当然其实就是被我们用来作为应付西方列强的掩护性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