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宣传部门行政化了,那就另外需要一只专业的舆论战部队,也就是在西方名为“心理战”的战士们。他们的战争,在内部是保持人民之间舆论的正确方向,避免人民被错误的言论误导,产生错误的思想和认知;在外部,是“心战”,针对敌人心理的弱点,不断打击和误导敌人的判断、误导敌方民众的心理活动,从而误导敌方的公众舆论。”
“我们常规的报纸和其它媒体,只是舆论的平台,而舆论战部队,就要利用这些平台,来释放自己的武器。把舆论交给新闻记者或者名人,是不负责任的。”
“我建议这只部队,现在就要开始组建,它将是一只非常特殊的部队,只有核心部门是专职的,例如负责舆论策划、舆论分析、心理分析、人民反应的数据分析、在我国内部的敌对舆论来源分析等方面专业的团队;而大部队,即舆论释放的人员,应该是“兼职型”的,他们各有各的社会身份,比较专业点的,例如媒体和新闻记者,时事评论员等,更多的是各种社会身份的,例如学者教授、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官员等等,我们需要大量自己的“KOL”,即关键意见领袖,以引导国内的民间舆论和全球人民的舆论。”
主席笑着说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虱多不痒,中国共产党一出世,就被人骂,是被人骂惯的、骂大的,而且越是敌人骂,就越是证明了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错。”
“自古以来,没有先进的东西,会一开始就受欢迎,它总是要挨骂。敌人的骂,需要有题目可借,因为无理由地天天大反,听众感觉讨厌,市场缩小,只好收场。过一个时期,另有新题可借,再来掀动反华,总是这样的规律。帝国主义骂我们,证明它没有办法。”
“真正反华的,不过是一小撮人,这些人加起来只占全人类的百分之几,他们不代表历史发展的主流。”
“当然,我们不能被动挨打,要针锋相对、有理有据展开批驳,要坚决与之斗争。斗争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你这个舆论战部队的提法非常新颖,是个好方法,能够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我们要通过积极的舆论引导,使敌人的骂转化为激励作用,激发党员群众的干劲和斗志,同时提升斗争本领和斗争警惕性。用敌人的反动言论甚至骂声,来教育国内党员群众,这就像是种牛痘,人民群众经历过这样的骂,就免疫了嘛。一切问题的中心,还在于我们自己的团结,和自己的工作都要做得好。”
李思华呵呵地笑了起来,主席有时还是很幽默的。
最后的一个大问题,是新“三座大山”的问题。
李思华介绍了她前世,到2020年左右,变得比较严重的房地产、教育和医疗三大问题,这是人民群众不满的核心问题。
她笑着摇了摇头:“我们中国人啊,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有土斯有财,在现代城市,“有土”就变成了有房,有了房子似乎才有了真正的家,才在城市中安居下来,城市才变成了他们的“家乡”。这种观念,使得买房,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核心财富理念。”
“当然政府也在推波助澜,因为学习了香港的房地产经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往往是吃饭财政,要干大事,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要另外筹集资本。发行政府地方债券,是一条路子,但中央有严格限定,不可能无限制地发行。”
“于是卖地,就成为了建设资本的主要来源,建房的土地越贵,政府的收入就越高,所以有这个动力去推高房价,其实就是推高地价。当时很多房地产商还表示自己很委屈,因为大头都被政府拿走了,他们赚的是小头,不过这当然也是托词,否则那么多房地产富豪,是哪里来的呢?”
“房价节节走高,人民群众不满的情绪,自然就逐渐提高。到后来,新入城市的群众,根本不可能靠薪资收入买得起房了,而提前买好的群众,则成为了利益关联的团体,保持高房价,就意味着他们的财富高,当然不愿意房地产价格下跌。”
“这样发展了二十几年后,房地产就有了“大到不能倒”的味道,全国的房地产,总值高达40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全国4年的GDP。几千万人靠房地产吃饭,从房产公司、建筑公司、建材企业、房产销售到各种玻璃、木材等二十多个大行业,都靠吃这碗饭。”
“然而到2020年左右,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房地产的后劲已经没了,尤其是一线城市,价格已经高到离谱的地步,再往上推升,显然已经不现实。上海的一套房子,大约相当于普通职员100年的收入。”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被视为新三座大山之首,因为国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投入了购买房产,在银行也就有着庞大的贷款。”
“国家提出了房住不炒的新政,开始对房地产行业金融上去杠杆化,提高房地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包括让买房者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也都大大提升,结果很多房产企业因为本身负债率就很高,经营就变得困难;而很多购房者,也因为经济开始困难,难以继续支付房贷,被迫放弃。”
“在我穿越前,房地产仍然处于博弈之中。不过我的看法是,再宽松的政策,也难以挽回房地产整体地走向下坡路了,人口开始减少,生育率下降,而经济进入困难期,大量的人群收入减少,富人阶层则已经拥有大量的房产,继续购买的动力不强。”
不过她已经穿越,未来房地产是否会下跌一段,或者能在高位稳住,她并不知道也不肯定,但无疑她自己的看法,是倾向于消极的。
第107章安得广厦千万间
除了房地产,另外的两座大山,一座是教育培训,另外一座是医疗费用。
这三座大山,房地产是国人“家”的成本,教育培训是国人“孩”的成本,而医疗费用,则是国人“活”的成本,对于国人而言,变成了新时代的“刚需”,严重挤压了其它产业的消费,使得经济呈现了一定的畸形。
她对主席感叹说:“国家本来就建好了基础教育的体系,但是中国人高度重视孩子的职业竞争优势,害怕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在学校正常教育之外,用花费大钱的培训补课,填充了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这座大山,后来被国家拆了,通过法律强制,让主课方面的补习,基本烟消云散,剩下的不过是文艺、体育之类的特长培训。”
主席感兴趣地问:“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李思华回答:“本质上,这是国内能提供的高薪职业太少,而优秀的竞争者太多,家长为了孩子未来的竞争力,而在压力之下,做出的经济选择。”
她摇了摇头,开始说最后的医疗费用问题:
“医疗费用问题,当然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无论是医疗还是药物的费用,都变得越来越高。成本升高的成因非常复杂,有医药集团的推动,有医院牟利的需求,还有整个医疗的利益体系中,掺杂了太多的利益机构和个人。”
“主席您知道,医疗其实是一种刚需,就像粮食,如果国家不能控制,纯粹地市场化、商业化,那在利益集团的推动下,费用节节升高,根本无法避免,她穿越前美国的医疗相关产业和费用,已经高达美国GDP的15%,这让美国都不堪重负,历任总统选举,医疗都是一个尖锐的大问题。”
“房地产、教育培训和医疗,就是她前世所谓的三座大山。一个普通的家庭,如果这三座大山凑齐了,那么夫妻两人收入的70%~80%,都可能要消耗在上面,还谈什么其它消费呢?而且对于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社会浮躁、焦躁的情绪流行。更底层没有这些消费能力的,就只有躺平,变得所谓的低欲望,社会的活力,就被扭曲了。”
她想到了自己的前世,真是有点不堪回首。她对主席说:
“您不知道,我前世也买不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