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城墙上,一老一新两名郑军小卒正在闲聊。
“陈兄,城外的卫军驻扎了这许多日子一点动静没有,打的是什么算盘?”新兵奇怪地问老兵。
“没啥,他们既想夺回同安,又不敢得罪咱们,只能耍这把戏,驻军吓唬呗”,姓陈的老卒对城外密密麻麻的卫军营寨不屑一顾。
“汝是说卫军害怕咱们?可卫国地域何其广大,兵马又多,怎么会怕咱们?”新兵不信。
“呵呵,汝这就不知道喽!他们兵马虽多,却没多少战船,水师也不堪一击。若得罪了咱们,沿海诸省休想安宁!想当初咱跟随国姓爷纵横大洋,沿海守军见到咱们的旗帜便望风而逃,何等快活~”老卒正得意扬扬地述说着自己的光辉往事,猛然瞳孔紧缩,嚎叫起来,“不好,卫军有动静~快报于将军~”
城外,号角争鸣、战鼓喧天,一队又一队卫军列阵出营,摆出战斗队形,正缓缓逼向城墙。
“各军安守本位,准备作战!”同安守将张世耀见状,一边命令部下准备作战,一边派人乘快船至金门报于负责指挥福建战事的中提督刘国轩。
“轰~轰~轰~”“嗖~嗖~嗖~”“呯~呯~呯~”
炮弹轰鸣,弹矢横飞,看上去异常激烈,然而直接攻城的卫军并不多,“激战”一个多时辰,留下数十具尸体后被郑军击退。同安守将张世耀松了口气,他本是清军降将出身,并非郑氏嫡系,所以才被安排驻守位于第一线的同安,麾下只有三千人马,而城外足有一万五千卫军,本以为守不住,不料居然扛了下来。虽然兵少,张世耀却并不打算投降,无他,只因对自己曾经的部下、如今的上官刘国轩有信心。刘提督乃军中第一虎将,听说同安有难,定会发兵救援!
“白兄,李军门到底是什么意思?命咱们率军攻城,却又不让咱们真打”,卫军总兵陈重问另一位总兵白显忠。他俩皆是耿精忠麾下降将,交情极好。
“贤弟慎言,军门行事自有章法,岂是吾等可以随便置喙的?”白显忠慌忙劝阻,他比陈重有城府,暗示他作为降将,只需乖乖听命便是,切莫胡乱评论。
金门所及对岸的中左所(厦门城)一带原先皆是郑氏的老巢,虽然郑经突然率军袭取了金门和同安,可中左所城仍在卫军掌握之中。郑军中提督刘国轩伫立于海滩之上,眺望着中左所城的方向,心中感慨:延平王一代豪杰,怎么行事变得如此虎头蛇尾!当初郑经趁卫军与耿军交战之际,袭取了漳泉二府部分地区,本欲将金门附近的中左所城一并拿下,孰料卫军进展神速,原吴三桂麾下降将安顺镇标游击刘学正急着立功,率千余兵卒进入了中左所城。见此城已挂上卫军旗帜,向来处事果断的郑经居然不敢攻击。直到后面卫军总兵杨应选、郑赓等率军进入,中左所城的守军增加到六千之众,便再难攻克矣!
四十三岁的刘国轩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客家文化熏陶与山区艰苦环境的磨炼让他从小便养成了果敢坚定顽强的品格,由区区漳州守门卒直做到如今的高位,手握左、右武卫兵权,与陈永华、冯锡范并列成为郑经麾下的三大顶梁柱。之所以能有此成就,靠的是赫赫战功。清军入闽时,他因家庭变故往投清军,成了漳州的一个门卒,积功升任为守备千总,后因钦佩郑成功的义举,打开漳州城门,迫使守将张世耀等降郑。降郑后,作战有勇有谋,随郑成功北伐南京、收复台湾,屡立战功。尤其在收复台湾之役中身先士卒,与都督马信等亲率弓箭手击退荷兰军队的反扑,得到了郑成功的赏识,权势日增。郑经嗣位后,他奉命驻守鸡笼山,指挥军队多次进剿台湾高山族部落,剿灭沙辘等部落,击败斗尾、龙岸等番社,逐渐取得主上的信任,成为郑经的管镇兵,后又担任左、右武卫,与陈永华、冯锡范鼎足而三。此次更被任命为中提督、总督福建军事。有意思的是,曾经的老长官张世耀如今反成了他的部下。
“大帅,有紧急军情!”刘国轩正埋怨着当初郑经胆怯,没将中左所城一并拿下,导致如今的金门少了道屏障,后提督吴淑手执几封军报而来。
紧急军情?莫非是郑赓那厮又有动作?刘国轩闻言眉头一蹙。驻于中左所的卫总兵郑赓本是郑经的族叔,郑成功死后,郑经与叔父郑袭争位,因伯父郑泰站在郑袭这边,设计杀死了郑泰,郑泰子郑缵绪与两位族叔郑鸣骏、郑赓带着七千余名部下降清,划归耿藩麾下。后在卫军入闽的战斗中,郑赓临阵倒戈,投降了大卫国,官封总兵。因为当初争位时,差点死于郑经之手,郑赓与郑经结下仇怨,驻守中左所城后,经常指使部下袭扰驻金门的郑军。听说有紧急军情,刘国轩第一反应便是郑赓又派兵马来惹事。岂料打开第一封军报,这位中提督便愣住了。
“卫军进攻同安城?消息确实吗?”刘国轩睁圆了虎目问。
“消息属实。据张世耀派来之人说,四月三日,卫福建提督李应明、总兵白显忠、陈重率军进攻同安城,双方发生激战,城池危在旦夕!此外,卫军还于同一天袭扰了漳浦县、镇海卫和铜山所”,吴淑略有些紧张地详细述说着形势。
刘国轩仔细瞧着这封军报,果然,四月三日这一天,卫军有大动作,除了张世耀报告卫军已经攻打同安城外,漳浦守将苏勘、镇海守将刘应麟、铜山守将郑哲顺均报说卫军对这三地有军事行动,不是向城头开炮、射箭,就是派船只袭扰己方的运输船。时间选在同一天,显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卫军真要动手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延平王误矣!”刘国轩读罢不禁长叹。
见他如此,吴淑急问:“大帅,咱们要救援同安吗?”
“不”,刘国轩摇了摇头,“卫军周彪、吴进忠、孙楷宗、徐尚朝诸部皆驻于金门附近,吾兵力有限,贸然离开,恐金门有失,只能等殿下的大军到来后出兵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