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九。
南京,燕子磯。
一支船队沿水道缓缓驶来。
江边,文武群臣分列而立,迎接著一位他们並不愿意迎接的人。
头船中,一人头戴角巾、身穿葛衣,坐於榻上,正是福王朱由崧。
衣著朴素的朱由崧,心中却毫无朴素。
京师沦陷,天子殉国,太子及定、永二王,尽皆遇难。
皇位,意外的落到自己手中。
当年求而不得的国本之爭,竟以这种方式如愿。
福王,当真是有福。
在其座船左右,还各有一条船。
左侧船上佇立著两位緋袍高官,一为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一为凤阳总督马士英。
右侧船上大马金刀的站著四位武將,凤阳总兵靖南伯黄得功,山东总兵刘泽清,江北总兵刘良佐,援剿总兵高杰。
再后,便是搭载士兵的运兵船。同时也是决定皇位归属的决定性力量。
头船徐徐奔向岸边,划破两翼的风声。其实,朱由崧明白,那不是风声,而是自己重重的呼吸。
他,太想当皇帝了。
船,靠岸了。岸边的官兵立刻铺上踏板,以供福王殿下下船。
一干文武大臣不情不愿地移向船只,行礼,“参见殿下。”
万眾瞩目中,朱由崧缓缓起身,左脚尖微微抬起,刚要迈步,却听得水道上有人高声喊喝:
“快让开!快让开!”
水道上,又来了一支船队。
眾人的目光,隨著喊喝声,被吸了过去。
右船上的刘良佐心生不满,从龙之功就在眼前,岂能被扰。
他衝著声音传来的方向喊道:“什么人胆敢惊扰殿下王驾?”
“来人,把那些船,拿了!”
“等等。”黄得功拦住了刘良佐,“看著好像是漕运衙门的船。”
“路见白,在搞什么名堂?”左船上的史可法小声嘀咕。
漕运衙门的船迅速靠在岸边,贵为漕运总督兼淮安巡抚的路振飞,竟居於末位而站。
船头首位,赫然立著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
其旁,一左一右,各有一位三十左右岁的中年男子护卫。
岸边,站立武官之首的南京守备勛臣忻城伯赵之龙,看到这少年后,一阵骇然,竟然是他!
“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