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最初廷推阁臣的时候,竟然违背祖制,让诚意伯刘孔炤入阁。”
说著,王鐸又感慨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啊。”
朱慈烺生於崇禎二年,不过才十六岁。
王鐸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当官都当了二十多年。
他当然不会把十几岁的娃娃当回事,哪怕这个娃娃是皇帝。
史可法嘆气一声,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知道说些什么。思来想去,只好隨手拿起书案上的公文翻看起来。
“话也不能这么说。”高宏图出来缓和了气氛。
“我大明朝少年登基的天子多了,又有几个是凡人吶。”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鐸仔细一想,的確如此。
正统朝,英宗是如何收拾的杨士奇。
正德朝,武宗是如何折腾的百官。
嘉靖朝,杨廷和是如何黯淡离场。
万历朝,张居正死后淒凉。
崇禎朝,阉党覆灭后,先帝接著又將东林党打压。
例子太多,细想之下,王鐸又有些后怕。
高宏图没有注意王鐸的神情变化,他怕王鐸忍不住再议论君主,接著又岔开话题。
“高杰要朝廷先行拨付十万两军餉,话口都留好了,以后肯定还会接著再要。”
“高杰的手里,究竟有多少兵马?”
翻著公文纸张的史可法停下手中动作,“据高杰给马士英的奏报,他说自己麾下有兵三万,骡马九千。”
高宏图虽不是军事型文官,但他知道,高杰手中绝不可能有三万战兵。
“三万兵,高杰或许有。但三万战兵,怕是有登天之难。”
史可法点点头,“根据陕西的军报,贺人龙因屡屡抗命而伏法后,督师孙传庭命高杰代掌贺人龙之军务。”
“那时,高杰麾下,有秦兵一万。”
“后孙督师进剿闯贼失利,继而潼关战败,高杰虽侥倖逃脱,可其麾下兵马折损过半。”
“如今,高杰麾下的秦兵,最多不过五千。”
“就算加上沿途收拢的溃兵以及裹挟的青壮,高杰手中的兵马,也绝不足三万之数。”
高宏图颇为认同的点点头。
古往今来,凡是军队人数,皆是往大了报。
三千报五千,五千报一万,一万报两万,十万报五十万。
如果高杰手里真的能拿出三万人,不论战兵、辅兵还是青壮,只要加起来够三万这个数字,高杰向外报的数目,绝对就会超过三万。
而高杰只是报了三万,那就说明,三万这个数字,也是掺了极大的水分。
確定了高杰最多不过有五千秦兵,但高宏图却无论如何人都高兴不起来,反而是异常失落。
“高杰不过五千秦兵,朝廷竟奈何不得,甚至还要反受其要挟。”
“遥想崇禎十五年,哪怕朝廷有了松锦之败,仍能发兵十万,战於朱仙镇。”
“崇禎十五年距今,不过两年而已,何至於此啊。”
高宏图沉沉的嘆了一口气。
史可法低头,继续看著书案上的公文,继续看著他早已经看完的这页公文。
王鐸坐的的位置靠窗,闻言,默默的將头转向窗外,只见青天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