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完转正手续以后,就领到一件新的工装。
料子笔挺,浅灰色的卡其布,和工人那种粗布工服不一样。
按道理来讲,採购员这个岗位不在劳保名册里,也是不配给工服的。
可李怀德上任后,提出採购不仅要去农村和乡亲们套热闹,还要和正经的场子打交道,没个带標识的衣服,怎么代表轧钢厂和人对接?
这才破例添上。
准备离开人事科之前,张仲民跟李卫红说自己在楼下等他。
刚来报到的时候,这个人连他一个临时工都肯搭线,估计是真没辙了。
现在他用两天就转正了,那当时答应他的粮食,得给人兑现。
“李哥!”
张仲民往楼口台阶边一站,朝他打了声招呼。
李卫红下楼后一眼就看到他了,高兴的说道:“仲民兄弟!恭喜啊,转正了!恭喜恭喜!”
这是第一个记住张仲民名字的干部。
別管是不是来之前问別人了,有份心就很好。
“托大伙的福。”张仲民笑笑,递过去根飞马烟。
两人挪到了墙根的树荫下。
李卫红的眼神灼灼地盯著他,就等著那个可能得到的好消息。
张仲民也没绕弯子,直接说道:“李哥,前两天你提的那事儿成了。算咱哥俩运气好,从里面硬扣出点来给你留著了。”
李卫红喉咙发乾,好消息,真的是他想要的好消息。
“兄弟,你给哥留是什么?”细粮他不敢想,粗粮也成啊。
“地瓜。”张仲民吐了个烟圈,说道:“不多,就留了十斤。”
“已经够多了!够多了兄弟!”李卫红攥住张仲民的手腕,感激的说道:“老弟!你这可真是…真……”
后面的话哽在喉头,眼圈也红了起来。
那不是装的。
张仲民看著他那张被生活揉搓的脸,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说道:“李哥,都不容易。”
李卫红苦笑著摇摇头,说:“老弟,你是不知道,我家里六张嘴,四十二块钱的工钱看著挺多,可定量只有那么点。”
张仲民没接话,只是嗯了一声。
大环境如此,比这还要难的都有的是。
李卫红偏过头去,用手背蹭了下眼角。
“我老父亲瘫炕上,老娘看不见还摸索著糊点火柴盒补贴家用,爱人在家里也是日復一日也干这个,手指头那皮就没囫圇过!
一月下来,能攥手里块儿八毛就不错。俩小子,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正是吃垮老子的年岁!下头还个七岁的小丫头。”
张仲民听著,说了句:“唉,难为嫂子了。”
李卫红好像是找到了个发泄口似的,也不管张仲民愿不愿意听,就一个劲儿不停的絮叨著。
“我家住在厂后头的团结户那儿,两间屋加起来不到四十平,塞了我们一家子,夏天蒸笼冬天冰窟,就这,一个月雷打不动三块五毛房租。”
张仲民听到这里,没言语。
毕竟,正式工可是有房租补贴的。
“最要命的就是这口粮了,每个月三十二斤的定量给砍到了二十八斤,我这工资,掰开了揉碎了填进去,水电煤球、爹娘的药片钱,是真的餵不饱那几张嗷嗷叫的嘴了!”
张仲民沉默地听著,等李卫红喘息稍平,才安抚道:“李哥,缓口气。”
“你没瞧见家里开饭,一锅水汤子能照见人影儿的稀粥,几块醃得发苦的老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