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 > 第62章(第1页)

第62章(第1页)

黛玉笑着点头,看他提笔写下:“桃花映面红,玉簪缀发中。不负青云志,与君共春风。”字迹落在粉瓣上,像嵌了层金边。

风吹过,花瓣簌簌落下,沾了两人满身。

夜里,她坐在灯下,把那支并蒂莲簪插在妆奁里,旁边摆着他题诗的桃花瓣,早已压平收进诗集。提笔在纸上写下:“金榜题名日,桃花正好时。春风知我意,送与玉人知。”…

进翰林院

谷雨时节,京城的春色浓得化不开,老宅的梨花开得如雪似浪,风吹过,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像铺了层香雪。黛玉坐在梨花树下的石桌旁,手里捧着本新得的诗集,案上的青瓷碗里盛着新沏的碧螺春,茶香混着花香,清润得让人心头发软。

这日清晨,林如海拿着封书信进来,信封上盖着吏部的朱印,是宝玉从翰林院寄来的。“颦儿,宝玉这孩子,刚入翰林就惦记着给你寄诗,”他笑着把信递过来,“说近日翰林院的海棠开得好,想起你院里的那株,特意写了首《咏棠》,让你评评。”

黛玉展开信纸,熟悉的字迹带着笔锋的锐气,诗里写“胭脂著雨浓如醉,风骨凝香静不哗”,末句还缀着行小字:“明日休沐,欲访梨巷,共赏春光。”她抿唇轻笑,指尖拂过那行小字,像触到了春日的暖意。

“这孩子,倒比从前细心了,”林如海看着女儿的神色,眼里的笑意藏不住,“听说他在翰林院颇受赏识,圣上夸他文章有风骨,不像寻常勋贵子弟。”

正说着,湘云提着个食盒跑进来,里面是刚出炉的梨花酥,形状像极了飘落的花瓣。“林姐姐!你看我做的梨花酥!袭人姐姐教的,说是配你的碧螺春正好!”她拿起一块塞进嘴里,酥皮掉了满身,“我听茗烟说宝二爷要过来?他中了状元就是不一样,连休沐都要先打招呼,倒像个老学究了!”

黛玉被她逗笑,递过帕子让她擦手:“人家是翰林老爷了,自然要规矩些。不过你这梨花酥做得真像,比铺子卖的还精致。”

话音未落,迎春和探春掀帘进来,手里都捧着东西。迎春的竹篮里是她新绣的帕子,素绢上绣着几竿新竹,针脚细密,竹叶用石绿线勾了边,像沾着晨露;探春则拿着幅画,是她临摹的《春溪放舟图》,“这是我照着宝二爷的诗画的,你看这海棠开得像不像他写的‘胭脂著雨’?”

“二姐姐这帕子绣得真清雅,”黛玉抚过帕子上的竹节,“比上回的牡丹多了几分劲挺,倒有几分板桥先生的风骨了。”

迎春红着脸低下头:“是……是三妹妹教我用了散套针,说是这样竹叶更舒展,像被春风吹着。”

探春在旁补充:“我还让她在帕角绣了只蜻蜓,用银线绣的,你看这翅膀颤巍巍的,像刚落在竹枝上,添点生趣。”

众人正说着,院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宝玉穿着件月白长衫,手里提着个锦盒,笑容明亮得像春日的阳光。“我来迟了,”他走进来,目光落在黛玉身上,见她鬓边簪着朵梨花,眼底的笑意更深,“带了些翰林院的新茶,是圣上赏的雨前龙井,比碧螺春更清冽些。”

q

湘云立刻抢过锦盒:“我来尝尝翰林老爷的茶!是不是比咱们喝的更苦?”引得众人笑起来。

宝玉在黛玉身边坐下,紫鹃沏上新茶,茶香袅袅升起。“前几日见你给我的诗评,说‘风骨凝香’一句稍显刻意,”他从袖里掏出诗稿,“我改了改,你看‘风骨凝香浑不觉’如何?”

黛玉接过诗稿,笔尖在“浑不觉”三字旁轻轻圈点:“这样更显自然,像这梨花,香得润物无声。”

“还是你懂我,”宝玉笑得眉眼弯弯,“明日休沐,想去城外的玉泉寺走走,听说那里的春茶刚采了,咱们同去?”

湘云立刻拍手:“我也要去!还要带些梨花酥,在寺里的泉边吃,定比在这儿香!”

正说着,荣国府的琥珀来了,手里捧着件新做的湖蓝色披风,边缘绣着缠枝莲,“老太太说天暖了,穿这件正好,轻便又好看。还说让姑娘们明日去寺里替她烧柱香,求个风调雨顺。”

“替我谢老太太。”黛玉接过披风,料子轻得像云,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

次日清晨,一行人往玉泉寺去,马车里铺着厚厚的毡子,却挡不住窗外的春色。路边的田野里泛着新绿,桃花开得如火如荼,远处的山峦像泼了层青墨,润得发亮。

到了寺里,春茶的清香混着香火的气息,让人心里安宁。宝玉陪着林如海在佛前上香,黛玉则和姐妹们在茶园里散步,茶树刚冒出嫩芽,绿得像翡翠,采茶女的歌声顺着春风飘过来,清越动人。

“你们看这茶叶,嫩得能掐出水来,”湘云掐了片嫩芽放进嘴里,苦得直皱眉,“看着好看,吃着真苦!”

迎春则在一旁写生,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先画了茶园的轮廓,又在角落添了个小小的茶炉,说是“这样才像能喝到茶的样子”。

午后在寺里吃素斋,春茶炒的茶叶蛋清香扑鼻,素面里的菌子鲜得人舌头都要吞下去。宝玉给黛玉夹了块茶糕:“这是用新茶做的,甜中带点苦,像极了读书的滋味。”

黛玉笑着点头,看着他眼角的笑意,忽然觉得这春日的时光格外珍贵。前世的这个时候,她总是恹恹的,连窗外的春色都觉得刺眼,哪有这般闲情逸致。如今身边有说有笑,连空气里都飘着茶香与暖意,才知这人间至味,原是寻常日子里的相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