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缠姝色全文 > 4050(第13页)

4050(第13页)

当梅许收到昔日青梅音尘的时候,已是初九那日,年味犹在,但游子已踏上了继续求学的路,外乡来探亲的人也相继归家,皇城不再那么热闹,不过繁华犹在。

音尘是榕榕差人送到梅许手上的,说是三大营的总督帮忙寻到的人。

梅许特意去谢了贺斐之,没几日便背上行囊,踏上了寻找青梅的路。

长路迢迢,心怀赤诚之人,成败尽在自己手中。

梅许出发那日,贺斐之站在城垛前,负手遥望,面上虽没什么反应,但心里是羡慕的,至少,梅许还有一线希望能够再续前缘。

派出去的影卫,一半已经铩羽而归。

其实也是为难他们,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比大海捞针还要难,茫茫人海,方寸是天涯,又能从哪里着手?

回到衙署,盛远呈上一张纸条,“是段先生亲自送来的,让卑职务必交到大都督手上。”

贺斐之打开纸条,上面只有寥寥几个字。

思来想去,是该如实相告,你所要调查的农户老者正是家母,此时,已返回辽东,闲云野鹤,自在去了。

家母

黯淡多日的眸,在看完纸条后,浅露光缕,贺斐之折了纸条,置于炭盆里燃烬。

原是这般。

思虑良久,他叫来盛远,吩咐之后,抬了抬指,“去办吧,找到人后,不可打扰,暗中保护。”

“诺。”

当晚,一路影卫离开皇城,按着从段崇显那里得来的地址,奔着辽东方向而去。

段崇显虽会派人保护董夫人,可贺斐之还是不放心。

年初十,阮茵茵和韩绮一同来到当地的镇上挑选门市。

地段好的店门很抢手,不易遇到,韩绮托了当地的商贾才寻到了几个看得过眼的铺子。

晌午用膳时,韩绮询问阮茵茵的意思,“三选一,听你的。”

阮茵茵拿出纸笔,逐一分析起三间店铺的利弊,“我是中意第二间铺子的,咱们是做胭脂水粉的生意,南北透通很重要。再者那店铺占地小,便宜些,咱们收拾起来也省力。”

“但我担心生意太好,没地儿摆放各式的锦盒。”

“姐,这里不是皇城,锦盒造价太高,一般人家的女子宁愿用简易的包装,而且,我可以找木匠做一些折叠的展示架,也能节省地方。”

还真是个小江湖啊,韩绮拱手,“成,不纠结了。”

刚巧跑堂端来水豆腐和高粱米饭,两人安静地吃起来。

阮茵茵舀起卤时,瞧见豆腐店外走来一位老人,头发花白,矍铄昂藏,身穿一件深褐棉衫,外加大红褙子。

“一屉水豆腐,两碗饭,快点啊。”

跑堂:“老人家,米饭可以先来一碗,不够再加,不额外收钱。”

“啊?”

老人耳背,示意他靠近些。

只抬了一眼,阮茵茵就收回视线,却在老人开口点菜时,复又抬头。

这位婆婆,似曾相识。即便记性一般,阮茵茵也记得这位喜欢喝汾酒的老人。

老人家怎么也来了辽东?还是儿子乔迁,跟过来了?

阮茵茵记得老人说过,家中有一子,尚未婚配,还问她有无合适的适龄女子。可她的儿子不是在京城做生意吗?

而且,老人没有辽东口音也不能说没有,就是不太纯正。

与韩绮耳语几句,阮茵茵在用膳后,没有同她一道去第二家店铺,而是尾随老人走向镇子的巷陌。

长长的巷尾,老人打开一家房门,大步走了进去。

阮茵茵跟周围的住户打听后,方知老人在此住了三年,家中有几个扈从,姓董,没有名字,附近的人习惯称她董婆婆。

“董婆婆有个儿子,在京城做生意,我们都没有见过,也不知老太太是不是在扯谎,强撑门面。不过她前阵子去了一趟京城,还给我们带了伴手礼呢。而且她那几个扈从人高马大,看着挺像回事儿,应是儿子花重金聘请的。”

热门小说推荐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人类枷锁
肚子没墨水了人类枷锁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