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肯定的。”苗应说,“这么热的天,可不是就得吃点儿凉的嘛,要不你尝尝再看看要不要买?”
华儿点了点头:“那我试试?”
苗应从桶里夹出一根凉皮,又用勺舀出一点调料沾了沾,把筷子递给她。
华儿只尝了一口,觉得从来没尝过这新鲜味道,吃了一口还想吃,就知道少爷肯定也能喜欢了。
她二话不说:“你这怎么卖的,给我来点儿。”
苗应在心里掰了掰手指,他本来也就打算一份卖十五文钱的,毕竟精面粉成本也高,他用的调料也是独一无二的,十五文钱也差不多了。
“十五文钱啊?还挺贵的。”华儿说。
“您看味道呢,我保证您在其他地方也吃不到这种味道的。”苗应笑着说,他的眼睛很漂亮,眼尾上挑,带着笑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很是真诚。
“那给我来两碗吧。”华儿看着苗应从桶里盖着的布下面拿出凉皮,晶莹剔透像是冰块儿一样的,怪不得味道那么好呢。
苗应做了两碗,淋上料汁,端给她的时候却犯了难,很明显华儿是要带走的,这碗也得算钱呢。
“那我给你三十五文,碗我也拿走了。”
苗应接了钱,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卖出去了一份,也算是有个好的开头了。
华儿带着小哥儿回到府里,他们府上的人其实苗应也认识,就是上次去他家看花儿写诗的梅三郎。
梅家跟付家在县城算是并行的两大家族,梅三郎在家行三,上头有两个哥哥,现今大哥已经接管了家中事务,也已经娶了妻,妻子家跟付家有着些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二哥不涉足家中的生意,经过科考之后下放到一个地方做知县,梅三郎成日不着调,眼看着及冠的年纪了也没个正形,成日里不是吃喝玩乐就是诗词歌赋,在县城里有着散财童子的称号。
华儿是梅三郎的贴身丫鬟,她身边的小哥儿是新到梅三郎这边的,因为年纪小,胆子也小,所以经常哭。
华儿带着买好的东西回到府里,梅三郎衣衫不整地躺在自己的榻上,天气太热,没有食欲,连写诗的劲儿也没了。
“少爷,我今天出去给你找了个新奇的吃的,您尝尝?”华儿笑着放下食盒,又去一边帮他摇扇子。
“不吃,都是俗物。”梅三郎还是没劲儿。
“您再不吃,咱们光哥儿就又要哭了。”华儿笑起来,“刚刚哭了一路鼻子。”
梅三郎坐起来:“好吧好吧,光哥儿可别把我这静水斋给淹了,我就尝尝吧。”
食盒里放着个木碗,看着也不精致,道理里面的东西,透亮和鲜红色凑在一起,看着倒是不错,闻着好像也挺香。
拿了银筷试了试,随后他夹起一块来,吃了一口之后,嘴里的味道实在是太奇特了,能吃出来醋味儿,但另外一种味道他形容不出来,让他吃了一口之后就出了一脑门儿的汗。
在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梅三郎已经把一碗都吃完了,他刚要吃第二碗的时候,想起了什么。
“你把这一碗送大哥院子里去,大嫂不是怀孕了,最近没什么胃口,让她尝尝这个。”梅三郎又看着光哥儿,“光哥儿知道这是在哪买的吗?再去买它个十份回来!”
“好叻。”光哥儿抬脚就想跑,被华儿拉住,“带着咱自己的东西去,别用他们的碗了。”
光哥儿点头,再看向梅三郎的时候,他已经提起笔开始写诗了,光哥儿终于笑了起来,少爷开心了,真是太好了。
第76章
眼看着太阳落山,他们的凉皮卖出去的量也不多,除去刚刚那两人买的,还有三四个人买过,有人吃不了辣,好险没跟苗应掰扯起来,还是他看见苗应身边的霍行人高马大的,才歇了心思。
苗应看着那人走远,气得抬手扇风:“我都说了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也说了卖出去了概不退换,还来跟我掰扯。”
霍行抬手擦掉他额头上的汗:“别生气。”
苗应哼一声:“我才不生气。”
他们打算等到晚上凉快一些再走,如果实在卖不出去,也就算了,拿回家跟邻居们分分,让大家也尝尝鲜,以后这个就是自己家夏天的菜单了。
苗应还是很豁达的,毕竟做生意嘛,有赚有赔很正常。
霍行身上还带着刻刀,手上刻着一个木刻,他在没活干的时候也会做一些小东西,刻得最多的还是苗应,这会儿刻得还是他。
苗应看着他的手笑:“做点别的嘛,家里都排了好多个我了。”
霍行刻的苗应样子的木雕,现在都摆在他们房间里的柜子上。
霍行低着头,只觉得自己做得还是不够好,刻出来的小人儿没有一丁点儿苗应的神韵。
“做点别的嘛,什么馒头啊,窝头啊,哟哟啊都可以啊,也可以做一排你自己啊,要不都是我站在那里,多孤单。”
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