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三合一“大个儿,回去!”“嗷呜!”……
“大个儿,回去!”
“嗷呜!”
颜祺出门时,见着的就是霍凌和大个儿这般一左一右,互不相让的画面。
他一现身,大个儿更像是看见救星一般,摇着尾巴就蹭了上来,还用嘴筒子顶着颜祺的腰,让他往前走。
颜祺被他蹭地有些痒,笑道:“这是干什么呢?”
霍凌无奈道:“他见咱俩要出门,非要跟着去。”
又道:“怪我从小训他时太惯着,你看谁家猎狗这样?那么大个儿了还和奶狗子时一样,动不动就哼哼唧唧。”
颜祺嫁过来这些日子常陪着大个儿玩耍,还给它梳毛、做饭吃,大个儿多聪明一狗,自是能看出有些事找谁更有用。
颜祺也确实比霍凌心软,耐不住它蹭,替它说情道:“要不……栓根绳牵着它去?它有日子不得上山,天天在村里跑估计也腻了。”
毕竟是跑山的猎狗,听霍凌说它一天能自己在山里窜上十几里。
大个儿耳朵一动,立刻往柴屋跑去,片刻后叼了一根哗啦啦响的铁链子出来,丢在颜祺脚边。
这铁链子是栓它用的,做的挺长,像昨日家里人多,总有怕狗的,霍凌就把它暂拴在了后院,免得有人溜达过去时被它吓着,平日里是很少用的。
霍凌看它这副模样,加上夫郎开了口,妥协道:“那就去吧,快到麻儿村时再拴上就成。”
两人一狗前后走着,大个儿所经之处,家家的看门狗都要叫上两嗓。
大个儿却是昂首挺胸,浑身黑毛泛着亮光,走出了狗王的气势。
第二次走上这条路,颜祺的心情已截然不同,路上遇到不少人都是喜宴上见过的,哪怕还有些记不清究竟是谁家的人,点点头打个招呼还是使得。
路过林家时院门关着,他没看见肖明明,也就直接走过去了。
再往前到杨家,杨庆生的小爹庄氏得知他们去麻儿村,拿了铜子和油壶出来,拜托霍凌帮忙打上一斤菜油。
“大杨回铺子里了?”
霍凌唤了声“庄小伯”,应下打菜油的活计,见杨家安静,随口问道。
“一早就回去了,铺子里近来忙嘞。”
伞这东西不是一年四季都好卖的,入夏的一阵子是白龙山的雨季,算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为此早早就得备起货来。
杨庆生常说自家这等制伞卖伞的合该去南边才好,听说那里一年到头都烟雨朦胧,可转念一想,那样的地方怕是制伞的工匠遍地都有,哪里像保家镇,满打满算只两户做这生意,不说发大财,养活家小问题不大。
手里多了个油壶,霍凌将其挂在手上,随着走路的姿势来回晃荡。
为了照顾颜祺,他刻意走慢了些,大个儿时不时在路边停驻,东闻西嗅。
出了下山村,两侧皆是大片田地,间或能看到有农户在其中劳作。
在颜祺老家,这个时节的麦子都快长成了,他们那处的麦子是秋种夏收,春种秋收的是稻子、苞米和豆子。
不似关外,冬日里太长,苦寒时节任你地里长了什么都能冻死,故而凡是能种的都赶在天暖时种下,隆冬之前收获。
“家里最近下种,咱们不用多留几日帮忙么?”
今天一早家里就没了人,霍峰和叶素萍都下地去了,霍英年岁不小,也能做些活,因此一起带了去。
“往年我会下山多停几日,忙完再回去,但今年摆了席面,占去了不少时间,哥嫂的意思是让我不用管了,还是进山要紧,他们自己想办法。”
家里几亩地虽说有分给霍凌的口粮,但实际上还是大房取了大头,他们出力多,拿的也多,合情合理。
为此霍峰和叶素萍向来不让霍凌费太多力气在地里,做人总不能既要又要的。
“咱们村人丁不甚旺,不少人家农忙时劳力都不够,会商量着互相帮衬,凑上几个人头,今日去你家地里,明日去他家地里,轮上几日就全忙活明白了,到谁家的那日,那家就管一顿饭,不需给工钱。”
颜祺听罢放了心,他以前在老家,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的,对田地看得很重。
话虽如此,年景不好时土地却是最无情的,都说中原大地沃野千里,遇到天灾人祸,饿死的人同样是最多的。
“我听大嫂说,山上也有菜地,这时节也该操持起来。”
霍凌颔首,“屋前屋后各有一大片,我一个人时没空管,大都撂荒了,等这回你我上去,重新翻一遍,想吃什么就种什么。”
颜祺莞尔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