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四时赶山记作者菇菇弗斯 > 7080(第11页)

7080(第11页)

“叫城隍庙馅饼行不?犯不犯忌讳?”

这么叫是最好记的,然而他有些担心城隍庙里的道长不愿意。

“怕是不太行。”

霍凌顿了顿道:“不如叫庙前街馅饼,依旧能和城隍庙搭上关系。”

“这个好。”

颜祺弯了弯眸子,高兴道:“那咱们是不是还要找个人题字?我看街上有代写书信的书生,只是不知要什么价钱。”

这一点霍凌早有打算,“不必那么费事,莫忘了红梅嫂子家就有个读书郎,也不需写得多好,能让识字的看清就是了,且说实话,好不好的,咱们也分辨不出。”

“是春树?我倒是差点忘了。”

他感慨道:“齐大哥和红梅嫂子当真是厉害,能供出一个读书郎。”

土里刨食的泥腿子门户,能出个会读书的可谓祖坟冒青烟,再有一二功名傍身,家里几代都能跟着沾光。

“三家屯那个学塾也收姑娘和哥儿,但只要满六岁的,怕年纪太小没定性,姑娘哥儿本就考不得功名,要是学个几天就被叫回家,夫子岂不是白费工夫。”

提到这个话题,霍凌道:“大哥大嫂早就决定,等英子到了岁数时就把她送过去,还能和冬花儿做个伴。”

颜祺惊讶道:“竟有学塾肯收姑娘和小哥儿?看来这夫子不是那等老古板。”

“那老童生在十里八乡口碑不错,早年里还教出过一个秀才,正在镇上教书。”

两人刚刚为了比划摆布招子的地方,站到了摊子前面去,这会儿有人赶着驴车经过,霍凌牵着颜祺的胳膊,两人一齐避开,而后接着道:“以前我和大哥都没成亲时,就说以后有了孩子,定要攒钱送孩子去念书,不为考功名,只为识得几个大字,不做睁眼瞎。”

他向颜祺道:“现今我还是这么想,等咱们有了孩子,无论是哥儿还是小子,都送去念书,能念出名堂最好,念不出也不妨事,过个几年认足了字,不想念了就回家来,想种地就种地,想赶山就赶山,想做别的,要是真有那本事,也尽管去做。”

供孩子读书并不是简单事,笔墨书本都是金贵东西,多少有些许天分的,寒窗苦读多年尚且考不出名堂,害得家里白白花销,故而肯送与科举无缘的姑娘小哥儿去念书的人家十分难得。

纵使颜祺平日里节俭,常舍不得掏钱,但对于送孩子去读书一事,同样十分赞成。

“有识字的机会,怎能舍去不要,咱们小时候没这福气,孩子这辈有了,是该送去的。”

“等孩子学会了,还能反过来教咱们。”

霍凌看起来惦记这档事很久了。

颜祺莞尔:“那都多少年后的事了。”

“哪怕是十年后,咱们才三十多岁而已,又不是老头子,还能笨到学不会?”

闲话一来二去就扯远了,越说越热闹,任谁来听,都当他们俩肯定已经有孩子了,哪知八字没一撇。

待过了早食的时辰,颜祺暗暗问霍凌,是不是要去朝奉口。

得了肯定答复后,他蹙眉叮嘱,“你可千万别跟他动手。”

“都说了,不至于。”

霍凌给他吃定心丸,“我路过大杨家的铺子时,喊上他一起。”

霍凌和杨庆生虽关系好,可一个在山里,一个在城里,少有相聚的机会,只能趁杨庆生回村看望家人,而霍凌正好下山时吃顿饭,说说话。

早前跟杨庆生说起,道他们冬后会日日来镇上出摊卖馅饼,对方就已盼望起来了。

“昨天没顾上,正好今日顺路和他打个招呼,再抓他个壮丁,帮我把这桩事办了。”

上门不空手,他提起事先准备好的山货,颜祺又装了荤素各五个馅饼,一并让他拿走。

杨家卖伞,入冬后难免生意平平,关外冬雪干爽,落在身上也不会化水,压根没人买伞挡雪,除了偶尔卖出的普通油纸伞,至多卖些漂亮的小花伞给那些爱美的小娘子和哥儿。

霍凌料定此时的杨庆生肯定在铺子里闲得抖腿,到了地方,掀开挡风的厚棉帘子一瞧,果不其然,他眼见对方摆手打发走伙计,亲自把铺子里的伞挨个撑开,用鸡毛掸子扫灰。

“这位客官——”

伙计不认得霍凌,招呼声说了一半,就被杨庆生噼里啪啦地打断,“你小子原来还知道我这铺子门朝哪里开?早几个月就跟我说下了雪就来,下了雪就来,雪都积三尺厚了,我愣是左等右等都没见着人。”

“你吃羊肉锅子还是鹿肉锅子了,火气这么大。”

霍凌悠哉悠哉进门,把带来的东西放下,馅饼的香味溢散飘出,他先听到小伙计的肚皮“咕噜”了两声。

伙计怕挨骂,缩了下脑袋躲去柜台后,杨庆生笑骂道:“早上没吃饱还是怎的?”

他也不和霍凌客气,直接拿出一个给了伙计,自己也捧了一个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