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回门之日的这场当街行刺案,幕后主使,并不难猜。
回门前夜,宫里的吕钟派遣高宫令潜入凌府,寻章晗玉密谈,被当场诛杀。
回门当日,凌家早做准备,换上了精铁马车,便是防备路上刺杀。
后来果然遇袭,出现擅使连珠箭的刺客,布下杀招。
刺客意外地留下活口,人在大理寺胡乱攀咬,把政事堂几位宰相,姚相、韩相,甚至他的座师陈相,都挨个攀咬为主谋。
口供绝不可信。
凌凤池这两天思虑的,是负责京城城防的北卫军,动向反常。
行刺发生时不算太晚,未到宵禁,街上还有行人。北卫军接到消息应该不会太慢。
护卫军却姗姗来迟。
不仅来得迟,卫队来得少,来的两个小队还互相推诿责任。
是军中管理不善的疏忽?还是有人刻意作梗,阻挠北卫军及时赶来营救?
他坐在会客堂中,把疑点告知叶宣筳。
“姚相一直怀疑,南北两路卫军中的将领当中,有阉党人物。”
京城的守卫军,分南、北两卫军。
南卫军负责防守皇宫大内,官员们日日出入宫门大殿,时常遇上南卫军的将领。
其中几个可疑人物,政事堂已经暗中圈了出来,心里有数。
“但负责京城各处城防的北卫军,分散在京城几个兵营。其中有没有投靠阉党,暗中为阉党效力的人物……我们并不清楚。”
凌凤池沉吟着,叮嘱叶宣筳。
“你审案时,多留意这一点。”
叶宣筳一口接一口地嚼新鲜竹叶。
苦啊。
清热解毒,苦得他心肝儿凉透,这才能放下芥蒂,冷静地谈公务。
“行刺案背后主使,必定宫里的吕钟。”
“怀渊,章晗玉当日和你同行,知你行踪。行刺案会不会和她有关系——?”
不等问完,凌凤池决然道:“不会。”
“当日她与我同在车上,亦饱受惊吓。行刺案她不知情。”
顿了顿,他想起了一件事,吩咐凌万安。
“把后院停的尸体领来,交给叶少卿,等下带去大理寺。”
叶宣筳瞪眼对着堂上直挺挺躺的一具白布尸体。
阉人?!宫中内侍?
夜窥凌府,被当场诛杀?!
凌家最近怎么了,跟捅了马蜂窝似的,一窝一窝的出事?
“此人姓高,高宫令。背后靠山是宫中的四大内常侍之一:马匡。”
吕钟手下的二门神,马匡、俞奉。
阉党做下的许多恶事都和这两个门神有关,但极少落下证据。
“高宫令替马匡做了不少脏事,有时也替吕钟做事。”
凌凤池神色不动地道:“你把尸体领回去。顺藤摸瓜,查马匡。”
叶宣筳腾得站起身来。
满肚子的无名邪火终于寻到了发泄的通道,他摩拳擦掌,命人拖着尸体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