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溱洧的目光投向餐桌,诸朝人的心霎时间凉了:
这一桌坐的都是叶老妪的血亲,桌上的肉菜和酒都已经被席卷一空。
他们根本没有要守孝的意思吧。
确实没有。
第85章法医仵作,塑料珍珠纵观五朝,这一职……
若不是因为伤心胃口不好,明月肯定也哐哐炫肉。
在她的认知里,根本没有自己需要守孝二十七个月这个概念。
明女郎一家吃晚饭时,溱洧又被传送回了秦朝,一睁眼就发现父皇和诸位大臣都在自己的书房里等候。
溱洧不得不一边汇报,一边保持着仪态吃完了晚食,幸好明女郎的胃口已经恢复,不然以这个速度,自己肯定是吃不饱的。
本以为明女郎夜里睡觉时,自己还能再回去一趟,但眼见着小姑娘辗转反侧,时不时从“纸包”中抽一张纸出来擤鼻涕擦眼泪,溱洧也颇为无奈:
一直看手机里叶老妪的照片,能不伤心才怪呢!这孩子到底还准不准备睡觉了?
溱洧趴在明女郎的耳边,身下是弹性十足的软枕。
之前听明女郎说过,这枕头是用棉花做的。
棉花这东西用来抵御严寒再好不过了,不知后世又是从哪个地方泊来的。
心中思考着本朝的未来,溱洧在明女郎无声的哽咽中沉沉睡去。
她是被晃醒的。
头顶有一条缝的光亮,溱洧意识到自己又回到了明女郎的口袋里,但周围布料的材质摸起来和昨天完全不同。
揪着布料爬到顶部,一探头,溱洧发现视角高了很多,原来自己在明女郎上袍的口袋里。
这里可没有细绳能给自己固定了,但明女郎的钥匙也在口袋里,能不能用钥匙搭一个梯子呢?
好不容易安顿好了自己的位置,诸朝人得以继续从溱洧的视角观看天幕。
因为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明女郎一家只能等法医尸检报告出来后,才可以把叶老妪运回老家去。
法医?尸检?这两个词非常直白地概括了马上要发生的事情,诸朝人面面相觑,倒也还能接受。
古代当然也有类似的职业。
秦时他们被称为“令史”,因尸体不吉,多贱民、奴隶和犯人从事,后者可以通过为官府做事来减免牢狱,被统称为“隶臣妾”。
后晋时首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仵作”一词,但依旧只由“低贱之人”担任,隋唐之时出现的科举考试,更是之间把这个职业的子孙三代都排除在外。
但到了宋朝,宋慈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仵作这一职业受到了重视,《洗冤录》的发行更使尸检的手段趋于专业化,还出现了许多稳婆、坐婆辅助参与妇女尸体的检验。
仵作已然成为了衙门的非正式吏役,但只作为主检官员的助手出现。
元朝之时,仵作多出身于屠宰之家,此时的地位已经提高到可以够全权负责尸体的检验,验尸官只会在一旁监视。
随着时间的更迭,仵作逐渐受到了官府的信任,但真正成为官府吏员,还是在清朝。
其社会地位稍有提高,但依旧是衙门里最低级别的小吏,后代依然被科举考试拒之门外。
当然了,衙门里面的待遇低,衙门之外便出现了商机。
或收取死者亲人钱财,或收受被告贿赂,或揣摩上官的意思,造成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纵观五朝,这一职业的地位都不算高,秦时犹甚。
但溱洧显然习惯了后世诸多事情与本朝不同,并未因此大惊小怪:
那法医和之前的交警一起坐着警车过来,两人之间并未从属之分,明女郎的家人对他也格外客气。
衣着整洁,比明女郎平日里的穿着还要讲究几分,浑身书香气质,完全不像做“低贱事”的人。
法医不知道溱洧对他的评价,就算知道了,也只会觉得啼笑皆非:
自己裹得这么严实还戴着口罩,竟然还有人能看出他有“书香气质”?
不过,溱洧这么想也有道理,毕竟这位法医至少有个硕士学历,本科五年,研究生两三年,浑身肯定都沁透着学习的芬芳。
诸朝的仵作则升起了希望:原来在后世,自己这一行当会如此受人尊敬,他们这样与尸体打交道的“晦气之人”也能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