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八人,短短几年便已是两死两伤。
这就是战争。
残酷,而又公平。
无论是谁,无论你出身如何,在枪林弹雨面前,都是平等的。
“那个忠炜。”
楚云飞缓缓开口:“小时候有点印象,族里出钱读私塾,他没有报名。
专职替地主家放牛。
有一次我去寻他玩耍,牛被我偷偷解开了绳索,还是他光着脚丫子找回来的,他确实不爱读书写字,那军队的扫盲教育,他总躲不过吧?”
赵鹏程闻言,笑了起来:“云公,楚忠炜一开始宁愿夜巡,也是死活不肯晚上读书识字,说一学认字就头疼,”
“结果被他们营长知道了,罚他在地上用树枝每天临摹了近千遍的‘精忠报国’。”
“从那以后,人就老实了。”
“现在,虽然还算不上什么文化人,但至少,自己的名字,家里的地址,还有一些常用的命令、口号,都能认全写顺了。”
楚云飞点了点头,脸上也是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一支现代化的军队,绝不能,是一支文盲的军队。
士兵,不仅仅是战争的工具,更应该是国家的基石。
让他们识字,让他们明理,让他们知道,为何而战。
这比给他们一支更先进的步枪还要重要。
而“夜校”这种,投入不高,却成效显著的扫盲教育模式,也早已在整个华北的国军部队中,全面铺开,办得也是热火朝天有声有色。
“钧座,楚忠炜要不要调到警卫团来?毕竟是您的自家人,用起来也放心。”
楚云飞思索片刻缓缓点头:“好,等忙完这阵子之后就去办吧。”
车,依旧在行驶。
家的轮廓,也越来越近。
楚云飞看着窗外,那片养育了他的黄土地,心中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
他为家族子弟的牺牲而心痛,也为他们的成长而欣慰。
但更多的,是一种,家与国难以两全的无奈与愧疚。
近乡情怯,或许是这么个道理。
他,能给这个国家,带来胜利和荣耀。
却,给不了自己的家人一个安稳、平静的生活。
这,或许,就是他作为一个军人,所必须背负的宿命?——
当楚云飞乘坐的汽车,缓缓驶入那熟悉的村镇街道时。
整个村镇,霎那间沸腾了其来。
百姓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将道路围得是水泄不通。
他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
用最淳朴、也最热烈的方式,欢迎着这位从他们这里走出去的、名震天下的大英雄荣归故里。
楚云飞走下了车。
看着那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充满了敬仰和爱戴的脸庞。
听着那一声声发自肺腑。
“楚长官回来了。”
“乡亲们,让点路,让楚长官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