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故地重游,一切却已是物是人非。
迎着初升的朝阳,沐浴着旭日的光芒,
陈望牵引着座下的战马,轻轻踢动马腹,抬起了头,向着前方高大巍峨的永定门缓缓行进而去。
身后,数以万计的靖南军军卒皆是昂首挺胸,肩扛着铳枪,齐步而进。
城门的甬道两侧早已经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南军甲兵。
在抵达北京城的当天,陈望便命令周遇懋、左光先两人领兵进入北京城内,接管了整座城池的城防。
直属的近卫两营步兵,也已经在赵怀良的带领之下,进入了紫禁城中,接管了紫禁城四门以及紫禁城内各处宫殿的防务。
如今,整个北京城,已经完全处于靖南军的控制之下。
入城的兵马足有五万兵马,而在南郊,东郊两面,还有着十二万南军在侧虎视眈眈。
宽阔的京杭运河之上,千帆招展,一万五千名水师的官兵已经控制着了各地的码头和渡口,隔绝了一切的隐患和威胁。
陈望驱马缓辔而入,清脆而有力的马蹄声顿时在密闭的甬道内激荡起回响,与旌旗猎猎之声、盔甲轻微碰撞之声、战马粗重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都被这狭长的空间放大了数倍。
一沉闷脚步声与清脆的马蹄声,一时之间,压倒了一切杂音,成为了这片狭窄天地的主调,
明北京城的城墙,外城城墙周长有二十八里。
呈东西宽、南北窄的扁长形。
辟七门,四角建角楼四座。
城墙内为夯土,外包砖石。
外城城墙外层包砖厚达一米左右,足以长时间的抵御重型攻城炮的轰击。
永定门是北京外城南垣的正门,也是北京城中轴线的南起点。
永定门自是修建得气势磅礴。
其城楼为两层重檐歇山顶三滴水楼阁式建筑,覆以灰简瓦绿剪边,饰以绿色琉璃脊兽,两层屋檐下设有规整的五踩斗拱,整体显得既庄严雄伟,又不失华丽气象。
俨然上国天朝,无愧神都帝京。
只可惜随着明帝国的日暮西山,永定门在崇祯年间多次饱受战火的摧残,早已经不复当年的恢弘。
许多地方甚至有残破的城砖都没有修复,很多地方还存有箭孔炮痕。
耀目的金光破开了层层的云雾向着四方辐射而去,红日缓缓的自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踏出永定门的甬道,阳光洒落而下,眼前的景象让陈望的神情微微有些恍惚。
崇祯十二年,戊寅之变随着青山关的大战而落下了帷幕。
他奉天子诏命,随同孙传庭入京献俘。
永定门的大门打开之时。
街道两侧是振臂欢呼的百姓,山呼海啸般的声浪淹没了天地间其他一切的声响。
但是现如今,长街空荡,断壁残垣之间,荒芜可怜,了无生气。
昔日繁华的街市化作断壁残垣,枯草在瓦砾间摇曳。
再没有那势若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也不见昔日那些振臂高呼夹道相迎的百姓。
只剩下了风穿过残破窗棂的呜咽,如泣如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