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忆君王百度 > 100110(第19页)

100110(第19页)

“如此说来,陛下舍不得惩处亲弟弟,之前只要妾做了什么让陛下不快的事,陛下却屡屡惩罚妾,是因为陛下真的很在意妾吗?”

他埋首嗅了嗅她丰盈的胸前衣襟上隐隐散发出来的甜腻乳香,怒意消散后反而有些心猿意马起来,他喟叹一声,

“是啊,朕在意的是你,你不爱朕,朕心中恼怒,一时怒气上了头,就对你做下许多错事来了。若是能重来,朕当真舍不得如此待媜媜。”

媜珠轻轻拂去他身上粘着的一根猫毛,冷笑着推开了他,

“男人都是满口花言巧语,我敢说,你还真敢认,得寸进尺,厚颜无耻。”

皇帝将这枚银锁退回去后,郑夫人一家是何等反应,媜珠后来也不曾再知情了。

之后她有很长一段时间再没有听到这一家人的事情,只知道第二年太子戎满周岁时,谢秉清被吏部调了个外任,是外放去临川郡的,离长安极远。

这事儿并非周奉疆的手笔,他也不屑再对谢秉清做什么手脚。

只是谢秉清动身要去临川,恐怕一去数年再难回来,这个差事干完了,之后要被调去哪里也说不定,郑夫人为此极是伤心,一度病得起不来身。

周奉疆是无意间听说了这件事,派倪常善去给郑氏递了一句话说,

——宦海转徙无常、四海为家本是常事,你不必忧心自己不在长子跟前该如何养老,你要是想留在长安,我会养你终老,你要是想回扬州老家,我也照旧养你。

郑氏哭得满面憔悴,恨恨地看了倪常善一眼,伏在桌上说,陛下若有怒意,我愿以身受之,何必如此迁怒秉清?

周奉疆就再也没有搭理过她。

郑氏一家下了决心,全都随着谢秉清一路去了临川,离了长安城,从此之后再无消息。

她后来过得好吗?她安享晚年了吗?她的几个儿女后来婚嫁如何?谢秉清和邓氏这对新婚夫妇又相处得如何?

周奉疆不在意,也没有打听过。

这就是他们这对母子最终的结局。

他也不觉得感慨或是惶然,这结局不是他选择的,是郑氏从一开始就为他们写好了的。

他们这对母子本该如此,从郑氏当年抛下他开始,她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永远都不再和他相见的。

他们母子就该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结局与踪迹。

未央湖上能再有一面之缘,也是他强行逆天改命换来的了,若他像她最宠爱的谢秉清那样庸碌无为,他们根本连一面都不会再见。

他们在这乱世里成了母子,又分别,又重逢,最终还是走向分别。

太子戎的周岁还是后话,但他的满月倒是转瞬即至。

赵太后曾经夸下海口,说戎儿虽然出生时只有六斤多些,但等到满月时长得一定不输那些生下来八九斤的孩子。

媜珠掂了掂他,觉得这孩子现在还真是沉,白白胖胖的,眼睛乌溜溜地盯着自己看,给他称了称,说是已经有十斤了,长得还是真是快。

媜珠说了他一句沉,他忽地咧嘴朝媜珠笑了一下,将媜珠的心也给笑化了。

正巧这时灿娘子溜了过来,媜珠也叫人把灿娘子抱去称量称量,宫人们称完后说灿娘子有十五六斤了,是只不小的肥猫儿呢。

媜珠便叹息了一句:“戎儿才十斤,我抱着便觉得沉,怎么灿娘十五六斤了,我抱它时觉得也还好。”

太子戎的洗三和满月宴办得都极盛大体面,不过媜珠都不曾亲自去,赵太后说不准她外去受罪,要叫她坐够双满月。

佩芝和几个宫娥嬷嬷们恭维媜珠,说太子戎被抱出去后,三省的宰臣和宗亲们都说他生得好,岐嶷不凡,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媜珠笑了:“这些场面话也值得拿来告诉?他们不说皇帝的儿子好,难道谁敢说他坏?寻常百姓人家生了孩子的,也没人敢说不好的话呀。日后怎么样,不还是得看父母怎么教养的,不好好教养他,就算是皇子也……”

她言尽于此,不再说了。

佩芝便又夸赞说,“不怪外人都夸我们小太子,这么些人上去看过太子,太子一点也不畏生不惧人,谁来逗都不怕不哭,眼睛儿滴溜溜地盯着人看,看那些王公大臣们,倒和看猴儿们杂耍似的,拿他们都当笑话!胆子也大得很,又聪慧机敏,陛下去逗一逗他,他还会笑呢!”

她这句比喻一说出口,几个宫娥在旁噗嗤一声全都笑了出来。

这点媜珠倒是无法反驳,她只能说,“也许是随他父亲吧。”

媜珠这一日很高兴,因为在她的苦苦哀求之下,赵太后又问过王医丞和一干嬷嬷们的意见,看她身子恢复的很好,终于是准许她能沐浴了。

她被嬷嬷们服侍着好好地洗漱过了一番,将云雾般浓密的长发也细细梳理清洗过,整个人如脱胎换骨似的神清气爽,身上又涂抹了些香膏,浑身上下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又芬芳馥郁,她自己少不得心情大好,戎儿睡着了,她便抱着灿娘子在榻上玩了许久。

周奉疆回来时身上不免又沾了份酒气,略带着几分醉意压到榻上去亲吻媜珠。

媜珠也不避了,就这么由着他亲。

许久之后,他亲够了,双臂撑在媜珠身侧看着她,忽地开口对她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