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微光by > 账簿切口(第1页)

账簿切口(第1页)

【1】

暮色四合,唐家偏厅的灯影次第亮起。半掩的窗棂漏进微凉的秋风,拂动案上账页,发出细碎的簌簌声,如同某种无声的计数。

郭走丢端坐下首,朱笔与墨砚在灯下泛着温润的光。账房先生躬身立在侧旁,小心翼翼地翻动册页:“夫人要查的修缮账在这一册。前年东院屋瓦受潮,重修花了不少大洋。”

“嗯。”郭走丢低低应了一声,指尖缓缓掀开那页账。她的动作极轻,像在聆听纸页间的呼吸。

唐母端坐主位,捧着茶盏,目光似笑非笑地掠过:“走丢,你父亲是行伍出身,这些家务账,怕是与你不太相熟?”

郭走丢抬眼,唇边浮起温婉的弧度:“母亲说笑了。父亲从前在前线,我常替他誊抄后勤清单。那时趴在油灯下记粮袋编号,耳濡目染,也学了些皮毛。”

唐母轻笑一声,目光转向账房,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错辨的分量:“听见了?往后别再糊弄人。唐家账目多,不怕查,只怕糊。”

账房连声应是,腰弯得更低。

唐母视线落回郭走丢执笔的手,茶盏轻轻一转:“山海常不在家,你能帮着理账,我是省心的。只是这屋檐宽,人也杂。有些事看得懂,不一定要说得明。记在心里,比写在账上更妥当。”

她语调徐缓,字字句句却像是在立规矩。

郭走丢垂眸,神色愈发恭顺:“走丢记下了。”

廊下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唐蓬莱回来了。军装未换,肩章在灯下泛着冷光,周身仍带着军中特有的肃杀。

“弟妹也在理账?”他语调平和,目光却如刀锋般扫过摊开的账册。

唐母含笑接话:“我让她帮着看些轻省的账目。山海总不在家,蓬莱,你也该省些心。”

“弟妹做事,颇有章法。”唐蓬莱淡声应着,信步走到案前。

他状似随意地翻动册页,指尖正停在亲自吩咐账房埋下的那笔“假账”上——一笔记为“宾宴接待款”的大额条目,收款方是宋家名下老字号酒楼,日期却被挪到抗战最紧张的那几日,账栏旁还贴着一张小小的菜单复本,菜名与当日家宴规模明明不符,是他精心布置的陷阱。

郭走丢的指尖在那行数字上极轻地一顿。

烛火在她睫毛下颤了颤,她却轻轻笑了:“这笔账记得真巧,尾数压得这般齐整……倒像是账房先生的笔法,细心又俭省。”

账房面色一紧,旋即低头赔笑:“夫人真是明眼人。”

唐蓬莱眸色一沉——她不仅识破了破绽,更选择以一句轻巧的调侃带过。这不只是聪明,更是分寸。

“弟妹眼力不凡。”他语气依旧平淡,心底却已暗潮涌动。

唐母掩唇,笑意更深:“会理账的女人,不必事事精明,但要懂得哪笔账该翻、哪笔该藏。走丢,你慢慢学,不急。”

“是。”郭走丢柔顺应下。

恰在此时,门外传来拐杖叩地的声音——唐父踱步而入,目光如炬。

“在看什么账?”他视线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郭走丢身上。

唐母立即起身相迎,神色端稳,不卑不亢:“走丢帮我清账。家里事多,也该有人担得起。”

唐父略一颔首,她便适时侧身让位。这一退恰到好处——既不居功,亦未失势。

“唐家账目繁杂,心要稳。”唐父声音沉稳,“数字是死的,人是活的。能看懂人情,才是真懂账。”

他顿了顿,目光深沉地看向郭走丢:“懂进退,是好事。”

一语落地,如印盖棺。

唐母神色微凝,唐蓬莱垂眸不语。郭走丢起身敛衽:“谢父亲教诲。”

唐父拄杖离去,脚步声渐远。

屋内只余茶香袅袅,灯影寂寂。

唐蓬莱的目光仍锁在郭走丢身上,语调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弟妹这手本事,怕不单是抄清单学来的吧?”

郭走丢笑意未变,神色从容:“那时年纪小,见多了父辈清点军粮、核算补给,知道账有主次、数有虚实。唐家的账,比军账精巧得多——我还得慢慢学。”

她一面说,一面提笔蘸墨,指尖极轻地在纸缘落下一抹墨痕。那一笔,不偏不倚,正好掩去虚浮的日期。

“我只看账,不议人。”她语气平和,眼神却清亮如雪。

她笑意不变,只在掩去那一行墨迹的刹那,心底默默叹了口气——若真有一日,愿有人替我掩一次。

唐蓬莱盯着那抹墨迹,沉默良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