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残唐有哪些 > 第47章 红线赈灾(第1页)

第47章 红线赈灾(第1页)

寿州城外的荒地泛着新翻的泥土香。

林缚踩着晨露,手里攥着丈量土地的绳尺,靴底沾满了的黑土。他身后跟着两个老书吏,正蹲在地上用炭笔记录——那是新划的“均田”试点区,三百亩荒地被分成大小均等的地块,每块地边都插着木牌,上面写着流民的名字。

“将军,张老栓家的地划得是不是大了点?”书吏指着最东边的地块,那里比别家宽出半丈。

林缚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张老栓正背着年幼的孙子,在地里笨拙地翻土,祖孙俩的身影在晨光里拉得很长。他想起粮仓之争时,这老汉为了抢一把散落的粟米,被张彪的人打破了头。

“他家有三个劳力,多些地应该的。”林缚的声音里带着泥土的湿气,“记的时候按规矩写,extra(额外)的那半丈,算我私人补给的。”

书吏愣了一下,随即会意地笑了。这些日子跟着林缚丈量土地,他总算明白为什么流民们都喊他“活菩萨”——这位年轻的将军,总能在规矩之外,留出一丝体恤。

“林将军倒是清闲。”红衣如焰的身影突然出现在田埂上,红线的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的谷种,谷粒间还沾着露水,“我还以为你忙着应付黄统领的暗箭,没空管这些‘小事’。”

林缚的绳尺顿了顿。自粮仓对峙后,他和红线己有半月未见。上次见面还是在伤兵营的争执,如今她主动找来,语气虽带刺,眼神却比那时柔和。

“红线头领大驾光临,是来查我贪没了多少粮种?”林缚放下绳尺,后背的伤在弯腰时隐隐作痛,却没像往常那样刻意掩饰。

红线将竹篮往田埂上一放,谷种滚落的声响惊飞了几只啄食的麻雀:“女营在泗水城收了些新谷,听说你要搞‘均田’,特意送来当种籽。”她的目光扫过那些插着木牌的地块,突然嗤笑,“三百亩?林缚,你这‘均田’,倒像是过家家。”

“过家家也比空喊口号强。”林缚弯腰捡起一把谷种,谷粒在掌心沉甸甸的,“能让这三百亩地长出粮食,让三十户流民活下去,就是好事。”他顿了顿,补充道,“黄揆的人盯着呢,步子太大,容易摔跤。”

红线的眼神闪了闪。她何尝不知道其中的难处?这些日子女营在流民营帮忙,见多了因土地而起的争斗,也懂了林缚的“有限度”是种无奈的妥协。她从竹篮里拿出几张图纸,上面用朱砂标着流民安置点的布局:“我让人在地块旁边搭了草棚,还挖了水井。女营的姐妹会教她们辨识谷种,防治虫害——不用你谢。”

图纸上的字迹娟秀却有力,草棚的位置避开了低洼,水井的选址靠近溪流,显然是用了心的。林缚看着那些标注,突然想起她在伤兵营给小兵换药的样子,原来这朵带刺的红玫瑰,温柔起来竟如此细致。

“多谢。”林缚的声音有些干涩。

红线没接话,转身走向正在翻地的流民。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认出她,连忙放下锄头行礼:“红线头领!多亏您上次送来的草药,我家娃的烧才退了!”

“好好种地。”红线摸了摸孩子的头,指尖的薄茧蹭得孩子咯咯笑,“等秋收了,就能给娃做新棉袄了。”

阳光穿过她的红衣,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流民们见她亲善,纷纷围拢过来,问的都是些播种、灌溉的琐事。红线应答自如,偶尔还拿起锄头示范几下,动作竟比有些汉子还标准。

林缚站在田埂上,看着这一幕,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他想起红线说过“守住本心”,原来她的本心,就藏在这些琐碎的关怀里。

然而,平静很快被打破。

午后,一群歪戴头盔的士兵突然闯进了试点区,为首的正是黄揆的亲信李二狗。他们手里拿着麻袋,见了翻好的土地就往麻袋里装土——那是准备育秧的苗床土,肥力最足。

“都滚开!”李二狗一脚踹翻了张老栓的苗床,“这些土归黄统领了,要运去修粮仓!”

张老栓急得首跺脚:“那是俺们育秧的土啊!没了土,今年的收成就完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