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村的晨雾还没散,我就被古柏上的鸟鸣吵醒。白书静正蹲在树下松土,清辞和柏安拿着小铲子在旁边帮忙,阳光穿过枝叶,在他们身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金粉。这是我们回村的第十一个月,每天守着古柏、陪着孩子,日子过得像碗温吞的柏叶粥,平淡却满是暖意。
可我心里总憋着股劲。西十出头的年纪,手里握着笔天文数字的现金,总不能天天围着灶台转。某天晚上,我跟白书静说想回星澜市看看,她没反对,只是往我包里塞了包晒干的柏叶:“想回来就回来,古柏和我都在。”
回到星澜市的那天,我特意绕到“一品柏香”的总部大楼。楼顶上的绿色招牌依旧醒目,门口进出的员工步履匆匆,听说海外首店己经在曼谷开业,生意火爆得要排队。林晚给我发了段视频,视频里的外国人举着灵柏炖盅,对着镜头竖大拇指,嘴里说着不流利的中文:“好吃!柏树香!”
看着视频,我心里既骄傲又失落。要是当初没退股,现在我应该也在曼谷的店里,看着灵柏文化被更多人认可。可转念一想,白书静在古柏下的笑容,孩子们在村里追蝴蝶的模样,又觉得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接下来的半年,我像疯了一样考察项目。先是看了家连锁火锅店,老板拿着加盟手册跟我说“一年能回本”,可我尝了他们的锅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有灵柏的清苦,没有家的味道。后来又接触了文旅项目,开发商说要在星澜市建“民俗小镇”,邀请我入股,可我看着设计图上密密麻麻的商铺,突然觉得没了兴趣——我想要的不是冷冰冰的商业利益,是像“一品柏香”那样,有温度、有文化的事业。
有次去考察一家文创公司,老板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指着满墙的手工艺品说:“我想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看着那些印着水墨画的笔记本、绣着传统纹样的围巾,我突然想起“一品柏香”的文创产品,想起白书静说的“文化要扎根”。可当老板邀请我投资时,我还是摇了摇头——我知道,没有灵柏的支撑,没有白书静的陪伴,我再也做不出那样有灵魂的产品。
白书静偶尔会来星澜市看我,每次都带着从白龙村摘的新鲜柏叶。她会陪我去考察项目,却从不多说什么,只是在我失落时,递上杯柏叶茶:“找不到也没关系,咱们回村里守着古柏,也很好。”
慢慢地,我不再执着于寻找新机会。清辞考上了大学,选了食品专业,说要“研究更好吃的柏香菜品”;柏安也进了高中,成了学校篮球队的队长,每次比赛都会跟我分享战况。我的生活重心渐渐转向家庭,每天早上送柏安上学,下午去菜市场买新鲜的食材,晚上给孩子们做他们爱吃的菜,周末就带着全家回白龙村小住。
回白龙村的路上,清辞总会跟我聊她的大学计划:“爸爸,我想跟灵柏寺合作,研究柏叶的营养成分,以后推出‘健康柏香食品’,让更多人知道柏树的好处!”柏安则会趴在车窗上,盼着早点看到古柏:“不知道这次回去,古柏有没有长新枝?”
每次看到古柏,我都会想起第一次带白书静回村的场景。那时候她站在古柏下,眼里满是温柔,说“这棵树跟我有缘”。现在想来,她早就把根扎在了这里,而我,也终于明白,最好的事业不是赚多少钱,开多少店,而是陪着家人,守着初心,过好每一天。
有天晚上,我和白书静坐在古柏下乘凉。孩子们己经睡熟,月光透过枝叶,在地上洒下细碎的银斑。“其实我早就知道,你找不到新的机会。”白书静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夜风,“因为‘一品柏香’不仅是份事业,更是咱们一家人的念想,是灵柏的祝福,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机会了。”
我握着她的手,心里满是坦然。是啊,我再也找不到像“一品柏香”这样的事业,可我找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家人的陪伴,内心的平静,还有对古柏的守护。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提过寻找新机会的事。每天在星澜市的家里,给孩子们做饭,陪他们聊天;周末就回白龙村,给古柏松土、浇水,听王伯讲村里的趣事。日子过得平淡却安稳,像古柏的年轮,一圈圈慢慢生长,却满是力量。
我知道,这或许不是我曾经向往的生活,却是最适合我的生活。有家人在身边,有古柏的守护,有“一品柏香”的美好回忆,这样就够了。
夜色渐深,古柏下的虫鸣声渐渐响起来,像在为我们唱着温柔的歌。我看着身边的白书静,看着不远处孩子们的房间,心里满是幸福。或许,这就是人生最好的模样——守着所爱,伴着初心,安稳度过每一个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