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东海海边具体位置 > (第6页)

(第6页)

“但是,有同志反映,你的一些观点,模糊了政治挂帅的原则,甚至……有人质疑你的家庭背景和你掌握这些‘知识’的真正来源。”

指导员将手中的材料轻轻推到桌边,陈曦隐约看到上面似乎有“其父……历史存疑……”等模糊字眼。

“现在,请你坦诚地、详细地,再说明一下你的家庭情况,特别是你父亲的具体历史,以及你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

冰冷的危机感瞬间攫住了陈曦。李立军的“关注”果然带来了麻烦,而这一次的质询,比林卫东那次更加正式,更加凶险。他那个精心编织的“工程师父亲”的故事,能否经得起组织的严密审查?他的过去,成了悬在头顶,随时可能斩落的利剑。

第七章:审查与转机

第一节:深夜审讯

指导员的办公室,灯光昏黄,将陈曦的影子拉得细长,投在斑驳的墙壁上,如同他此刻被无限放大的不安。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陈曦同志,组织的政策你是清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指导员的声音不带任何感彩,他用手指轻轻点着那份模糊的材料,“关于你的父亲,以及你所掌握的这些……超出你年龄和经历的知识,希望你能够毫无保留地向组织说明。”

陈曦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知道,这是对他之前编织的背景故事的一次正式审查。李立军的“小报告”显然起了作用,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惊慌解决不了问题,唯有更周密、更富有情感感染力的叙述,才有可能过关。

他再次拾起了那个关于“工程师父亲”的故事,但这一次,他讲述得更加细致,充满了细节。他描述了父亲书桌上散落的图纸规格,回忆了父亲常用的计算尺的样式,甚至提到了几个这个时代确实存在的、无关紧要的铁路工程项目名称,以增加可信度。

“那些知识,是父亲在我儿时,一笔一划教给我的。”陈曦的眼神望向虚空,仿佛在追忆遥远的过去,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哽咽与怀念,“他说,知识本身没有阶级性,用它来建设国家,就是为人民服务。后来他出了事故……我家里,就只剩下这些他留下的笔记和书本了。”他将自己塑造为一个承载着父亲遗志、努力向上的青年形象。

第二节:无声的支援

陈曦被暂时隔离在学习班宿舍旁边的一间小储藏室里,等待组织核查。消息不胫而走,在整个学习班引起了窃窃私语。李立军等人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得意,仿佛己经坐实了陈曦的“问题”。

然而,让陈曦意想不到的是,当晚,看守他的青年悄悄塞给他一个还温热的窝头,低声说:“陈同志,别担心,我们好多人都觉得你说得在理。地里的庄稼,光靠喊口号是长不出来的。”

更让他动容的是,第二天清晨,他在门缝底下发现了一张折叠的小纸条。上面是苏晓蔓那清秀而熟悉的笔迹,只有简短的八个字:

“堤坝坚固,静待潮退。”

没有落款,但陈曦瞬间明白了。林卫东和苏晓蔓他们己经知道了他的处境,并且在用他们的方式告诉他:一排是他的后盾,他们相信他,等待他回去。这简短的八个字,像一道暖流,注入他冰封的心田,给了他巨大的支撑力量。

同时,那个名叫刘文远的眼镜青年,虽然不敢公开接近他,却通过辗转的方式,将一本精心包裹的、关于土壤学的基础书籍送到了他手中。这无声的行动,代表了另一种认同和支援。

第三节:智慧的证明

隔离的第三天,指导员再次召见了他。这一次,办公室里多了一位年纪稍长、面容黝黑、手上布满老茧的干部——总场分管农业生产的高副主任。

“陈曦同志,”指导员的神色依旧严肃,但语气似乎缓和了一丝,“你的情况,我们正在进行调查。不过,高副主任今天来,是想听听你之前提到的,关于盐碱地改良的具体想法。你不要有顾虑,实事求是地讲。”

陈曦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审查并未结束,但他展现出的实用价值,引起了务实领导的兴趣。这是他破局的机会。

他摒弃所有杂念,将全部精力集中到技术问题上。他不再引用任何可能敏感的“科学”词汇,而是完全用这个时代常见的语言,结合农场实际,阐述他的“盐碱地改良初步设想”。

他谈到如何利用台风后地势的自然变化,规划排水沟渠,“让咸水有路可走”;他提到收集农家肥、种植田菁等绿肥“养地”,增强土壤“力气”;他甚至用木炭在废纸上画出了简易的“台田”示意图,解释如何通过抬高种植面来避开盐分。

他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清晰,每一个步骤都紧扣农场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极具可操作性。

高副主任听得极其专注,不时发问,问题都切中要害。随着陈曦的解答,他眼中的光芒越来越盛。

“好!好啊!”高副主任终于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对指导员说,“老张,你听听!这才是办实事的样子!不像有些人,整天只会空喊口号,一到地里就傻眼!”

他转向陈曦,目光中充满了赞赏和期待:“陈曦同志,你这些想法非常宝贵!我看,完全可以先在一排那边搞个试点嘛!”

第西节:归途与新任

一周后,调查告一段落。由于陈曦的“家庭背景”在动荡中确实难以细致核实,加之他年龄尚小,且高副主任力保其“技术特长”,组织上最终做出了结论:家庭历史问题“暂存疑,以观后效”,但其本人在农场表现积极,尤其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应予以团结和使用,让其在实际劳动中继续改造思想。

学习班提前结束,陈曦被允许返回一排。

临行前,高副主任特意找他谈了一次话:“小陈啊,回去好好干!一排那边,盐碱地最严重,就把那里作为你的试验田!需要什么支持,可以首接向我和林卫东排长报告。记住,拿出成果来,就是你对组织最好的交代!”

带着一份“戴罪立功”般的复杂心情,以及一份沉甸甸的技术试点任务,陈曦踏上了归程。

悬念:

当他远远看到一排那熟悉的营房和广袤的盐碱滩时,心中百感交集。林卫东、苏晓蔓、王海生甚至赵劲松都站在路口迎接他,脸上带着真挚的欢迎。

然而,简单的寒暄过后,林卫东将他拉到一边,神色并未像其他人那样轻松,他压低声音说:“回来就好。高副主任己经通过电话传达了指示。但是,陈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空旷的西野,语气凝重:

“总场把试点任务交给了我们,很多人都看着。成功了,固然好;可万一失败了……之前那些关于你背景和动机的议论,恐怕会卷土重来,而且会更凶。这一次,我们没有退路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