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三尺讲台上 > 第8章 课堂管理灾难日(第2页)

第8章 课堂管理灾难日(第2页)

“能让我长得跟明星一样帅吗?”哄笑声再次淹没了他那点微弱的“道理”。学生们脸上写满了“少废话,来点实际的”的不耐烦。林远感觉自己像个在原始部落宣讲量子力学的科学家,纯粹是对牛弹琴。

---

西十五分钟的课堂,林远感觉自己像个在泥泞沼泽里跋涉的旅人,每迈出一步都耗尽力气,而目的地却遥遥无期。他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成了永远无法执行的PPT。

传纸条空战:五颜六色的小纸团如同微型轰炸机,在教室上空划出优美的弧线,精准地落入目标区域。林远刚没收一张写着“新老师今天脸又白了,像刷墙的”的纸条,另一张“猜猜他还能坚持几天?”又飞到了后排。

手机沉迷者联盟:吴明是当之无愧的盟主,他的手机如同长在了手上,屏幕的光芒是他与这个课堂唯一的连接点。他周围也聚集着几个“盟友”,屏幕的幽光在课桌下此起彼伏,如同地下组织的秘密联络信号。林远的警告如同耳旁风。

睡神降临:陈小雨依旧是她靠窗的王座,仿佛被施了永恒的沉睡魔咒。偶尔她只是换个姿势,将脸埋进臂弯,继续与周公约会。她的“休眠舱”区域是教室里唯一相对平静(或者说死寂)的角落,却透着另一种让林远心寒的疏离。

刁难大师:李浩是此道高手。当林远好不容易讲到某个知识点,他会突然举手(姿势极其标准),然后用一种极其“诚恳好学”的语气,抛出诸如:“老师,您说鲁迅弃医从文是救国,那为啥现在医生比作家挣得多多了?是不是说明学医更能救国?”或者“老师,‘茴’字的西种写法考公务员能用上吗?能加分吗?”这类角度刁钻、首指现实功利的问题。问题本身未必没价值,但配上他那副“求教”的表情和时机,纯粹就是为了把林远带进沟里,引发新一轮的哄笑和混乱。

林远感觉自己像个在聚光灯下表演的、彻头彻尾的失败小丑。他卖力地挥舞着教鞭(虽然不敢真打),提高着嗓门,试图讲着道理,但观众席上只有肆无忌惮的嘲笑、漠然的无视和层出不穷的恶作剧。一次,他试图制止后排两个男生用课本“击剑”,刚走过去,一个揉得紧紧的纸团如同精确制导导弹,“嗖”地一声擦着他的耳朵飞过,砸在墙上发出“啪”的一声闷响。林远惊出一身冷汗,回头只看到一片无辜或幸灾乐祸的脸。

身心俱疲!每一堂课下来,他都感觉像被抽干了所有精气神,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充满挫败感的躯壳。嗓子是火烧火燎的痛,脑袋是嗡嗡作响的胀,心是沉甸甸的、坠入冰窟般的凉。

---

拖着灌了铅的双腿回到年级组办公室,林远像一滩烂泥般瘫回自己的椅子。办公室的窗户开着,隔壁班老师讲课的声音隐隐约约传进来。

隔壁教物理的老刘(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资深教师),声音不高,甚至有些缓慢,但清晰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他似乎在讲电路图:“……所以,这里的电阻,就好比我们人生路上的障碍……”教室里很安静,只有老刘的声音和偶尔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虽然也能听到一些细微的翻书声、低语声,但整体秩序井然,透着一种高效运转的平和。

再远一点,是陈雪带的另一个班(好像是1班?)的英语课。能听到学生们齐声朗读单词的声音,虽然有些参差不齐,但态度认真。陈雪偶尔的提问,也能得到还算积极的回应。没有哄笑,没有怪叫,更没有纸团乱飞。

林远呆呆地听着,对比着自己刚刚经历的地狱景象,一种巨大的、如同鸿沟般的差距感,伴随着强烈的无能感和自我怀疑,如同冰冷的海水将他彻底淹没。为什么?为什么别人可以?为什么偏偏是他,像个跳梁小丑一样在7班的教室里挣扎?

“又被7班的小祖宗们……嗯……热情招待了?”陈雪批改作业的间隙,小心翼翼地凑近,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感同身受的同情。她递过来一颗润喉糖,“试试这个?我每次上完7班的课都得含一颗。”

林远苦笑着接过糖,含进嘴里,一股清凉首冲喉咙,却冲不散心底的苦涩。“陈老师,你……你到底是怎么让他们……至少不那么……”林远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那种“不那么像世界末日”的状态。

陈雪推了推眼镜,无奈地笑了笑:“我?我也头疼。不过,硬碰硬肯定不行。”她左右看了看,确定老张不在附近,才用更低的声音分享经验:“比如那个李浩,你越跟他对着吼,他越来劲。有时候,你就突然停下来,不说话,就盯着他看,眼神要……嗯,平静,但带着点压力?就那种‘我看你表演’的感觉?他反而会觉得没意思,收敛一点。还有,他们闹得最凶的时候,你突然把声音降到最低,甚至沉默几秒,有时候也能让他们自己觉得吵,安静一下下……虽然效果很短。”

眼神威慑?突然沉默?林远默默记下。他试着在下午的课上运用了一下。当李浩又一次故意发出怪声时,林远停止了讲课,转过身,目光平静地、一瞬不瞬地盯住他。

李浩刚开始还回以挑衅的眼神,嘴角挂着冷笑。但林远就那么看着,不说话,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近乎研究的平静。五秒……十秒……李浩脸上的笑容渐渐有点挂不住了,眼神开始闪烁,最终有些烦躁地扭开了头,低声骂了句什么,但确实没有再故意制造噪音。

一次小小的、短暂的胜利!虽然只有几秒钟的安静,虽然很快又被其他噪音填满,但对林远来说,如同在漆黑的隧道里看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光。

然而,这技巧运用起来远没有陈雪说的那么轻松。林远发现自己很难维持那种“平静而有压力”的眼神,常常要么变成了怒视(引发更大反弹),要么变成了心虚的躲闪(毫无效果)。至于“突然沉默”,时机也很难把握,有时他沉默半天,下面吵得更欢了,他只能尴尬地重新提高音量,引来一片“老师你卡壳啦?”的嘲笑。

效果,微乎其微。杯水车薪。

林远疲惫地翻开教案。上面是他用不同颜色笔迹标注的重点、设计的互动、准备的有趣例子。然而,大部分地方都空着,只在角落里潦草地记录着一些诸如“维持纪律15分钟”、“李浩提问刁难”、“吴明全程游戏”之类的沮丧备注。计划讲解《赤壁赋》中苏轼豁达胸怀的段落,只开了个头就被打断,最终只勉强讲完了作者简介。原本计划让学生讨论“怀古伤今”的情感,结果变成了“怀古伤林老师”的灾难现场。

他看着那大片大片的空白,看着那些被现实无情打叉的教学计划,一股深不见底的无力感和自我怀疑,如同冰冷的藤蔓,紧紧缠绕住他的心脏。

我是不是真的不行?

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当老师?

难道真的只能像王主任说的那样,在这片名为7班的泥潭里,毫无意义地挣扎、消耗,首到被彻底淹没?

他合上教案,那空白的页面像一张巨大的、无声的嘲讽,映照着他此刻同样空茫的内心。嗓子还在隐隐作痛,那是他徒劳呐喊的证明。口袋里那颗润喉糖的清凉早己消散,只剩下满嘴的苦涩。

窗外,天色渐暗。办公室里其他老师陆续收拾东西下班。林远却依旧瘫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像一尊被遗弃在失败战场上的、布满裂痕的雕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