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足迹在哪里查找 > 第55章 扬州早茶体验早上皮包水的精致(第2页)

第55章 扬州早茶体验早上皮包水的精致(第2页)

陆帆摇摇头:“不知道,您给我讲讲吧。”

“以前扬州是盐商的聚集地,盐商有钱,讲究生活品质,”李爷爷慢慢说,“他们早上起来,不着急做事,先去茶社吃早茶,喝茶吃点心,能坐一早上。因为早上肚子是空的,像个皮袋子,喝茶吃点心就像用茶水泡着肚子,所以就叫‘皮包水’。后来老百姓也跟着学,慢慢就成了扬州的习俗。现在虽然盐商不在了,但是‘皮包水’的习俗还在,这是我们扬州人的生活态度,慢一点,享受生活。”

他还跟陆帆讲起以前盐商吃早茶的排场:“以前盐商吃早茶,要摆一桌子点心,有十几样,还要请评弹艺人来弹唱,一边听评弹一边吃早茶,那才叫热闹。现在虽然没有那么大排场了,但是我们还保留着慢慢吃早茶的习惯,早上起来,跟老朋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吃点点心,一天都开心。”

陆帆听得认真,在笔记本上记了下来,还画了一张早茶的示意图,标注了每种点心的特点。“李爷爷,我觉得扬州的早茶不是简单的吃点心,是对生活的尊重,”他说,“慢下来,才能尝到食物的味道,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你说得对,”李爷爷点点头,“现在年轻人都太着急了,吃饭快,走路快,做事快,其实有时候慢一点挺好的,像我们吃早茶,慢慢喝,慢慢吃,慢慢聊,多舒服。”

吃早茶的时候,陆帆还遇到了一位姓张的爷爷,他是茶社的老主顾,每天都来吃早茶,己经吃了二十年了。“我年轻的时候在工厂上班,每天早上都来这里吃早茶,”张爷爷笑着说,“那时候工资不高,每次只点一碟烫干丝和一壶茶,就能坐一早上。现在退休了,时间多了,每次都点一整套,慢慢吃。”

张爷爷还跟陆帆聊起扬州的其他美食:“除了早茶,扬州还有很多好吃的,比如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扬州炒饭,不过这些是正餐吃的,早茶还是要吃我们刚才点的这些。下午你可以去个园逛逛,个园是盐商的老宅,里面的竹子很好看,逛完个园可以去何园,何园的建筑很有特色,晚上可以去古运河坐船,看看夜景,很漂亮。”

陆帆跟李爷爷和张爷爷道别时,己经快十一点了,茶社里的客人多了起来,大多是游客,还有一些本地的老人,很热闹。李爷爷还给陆帆装了一碟酱菜,是茶社自己做的萝卜干,“这个你带着路上吃,配粥很好吃。下次再来扬州,还来我这里吃早茶,我给你留位置。”

走出茶社,东关街己经很热闹了,游客很多,有的在买小吃,有的在逛店铺,有的在拍照。陆帆按照陈阿姨的指引,去找那家民宿,民宿在东关街的深处,是一座老宅子改造的,门口挂着“苏宅民宿”的牌子,很显眼。

民宿的老板小苏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穿着蓝色的旗袍,很秀气。“你就是陈阿姨说的陆帆吧?”小苏笑着问,“我给你留了二楼的房间,能看见院子里的竹子,很安静。你先放行李,等会儿我带你逛逛东关街,晚上可以去古运河坐船,现在这个季节,晚上的古运河很漂亮。”

陆帆跟着小苏上了二楼,房间很干净,木质的地板,白色的床单,窗户对着院子,院子里种着竹子和桂花树,还有一个小池塘,里面有几条小鱼在游动。“这个房间以前是盐商的书房,”小苏说,“我们改造的时候保留了原来的木质结构,还有书桌和椅子,你要是想写东西,可以在书桌上写。”

陆帆放下帆布包,拿出笔记本,坐在书桌前,写下:“扬州的早茶,是一场精致的慢。魁龙珠的清香,烫干丝的鲜嫩,翡翠烧卖的脆,千层油糕的糯,三丁包的鲜,还有李爷爷和张爷爷的故事,都藏在‘皮包水’里。扬州人把对生活的热爱,放进了每一口茶,每一口点心,慢下来,才能尝到这种美好。下午去个园,看看盐商的老宅,晚上逛古运河,感受扬州的夜。”

写完,陆帆跟小苏一起逛东关街。小苏给他介绍东关街的历史:“东关街始于唐代,盛于明清,以前是扬州的商业中心,有很多盐商的老宅和店铺,现在还保留着很多老建筑,比如汪氏小苑、壶园,都是文物保护单位。”

他们走到一家卖扬州三把刀的店铺,小苏拿起一把菜刀:“扬州三把刀很有名,菜刀、剪刀、修脚刀,菜刀用来切菜,特别是切干丝,要用到扬州的菜刀;剪刀用来做裁缝,扬州的裁缝很有名;修脚刀用来修脚,扬州的足浴很有特色,晚上你可以去试试。”

陆帆买了一把小的菜刀,准备带回家,以后可以自己试试切干丝。他们还逛了一家卖酱菜的店铺,小苏说扬州的酱菜很有名,尤其是三和西美的酱菜,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酱菜配粥很好吃,早上吃早茶的时候也可以配酱菜,解腻。”

逛到中午,小苏带陆帆去吃扬州炒饭,是一家开了三十年的老店,炒饭的师傅姓王,炒了二十年的扬州炒饭。“扬州炒饭要放鸡蛋、火腿、虾仁、笋丁、胡萝卜丁,”王师傅边炒边说,“火要大,油要热,这样炒出来的饭才香,颗粒分明。”

陆帆尝了一口炒饭,饭果然颗粒分明,鸡蛋香,火腿香,虾仁鲜,笋丁脆,胡萝卜丁甜,混在一起,好吃得停不下来。“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扬州炒饭,”陆帆说。

“我们扬州人做炒饭很讲究,”王师傅笑着说,“不是随便把饭和菜炒在一起就行,要用心做,才能好吃。”

下午,陆帆按照张爷爷的推荐,去了个园。个园的门口是一座古朴的石牌坊,上面写着“个园”两个字,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邓石如写的。走进个园,里面种满了竹子,有各种各样的竹子,毛竹、刚竹、紫竹、斑竹,郁郁葱葱,很凉快。

个园的假山也很有名,是用太湖石堆的,有春夏秋冬西个季节的假山,春天的假山用笋石堆的,像春笋;夏天的假山用太湖石堆的,像山洞;秋天的假山用黄石堆的,像秋天的山;冬天的假山用宣石堆的,像雪。陆帆沿着假山慢慢走,感受着西季的变化,很有意思。

在个园里,陆帆还遇到了一位导游,正在给游客讲解个园的历史:“个园是清代盐商黄至筠的老宅,‘个’字是竹子的一半,因为黄至筠喜欢竹子,所以给园子取名‘个园’。以前盐商人家很有钱,园子也很大,个园是扬州最大的私家园林之一。”

陆帆跟着导游听讲解,了解了很多盐商的故事,比如黄至筠怎么成为盐商,怎么建造个园,还有盐商的生活习惯,比如他们喜欢收集字画,喜欢吃早茶,喜欢听评弹,这些都跟扬州的文化息息相关。

逛完个园,陆帆去了何园,何园的建筑很有特色,有“晚清第一园”的称号。何园的复道回廊很有名,绕着园子走一圈,能看到园子里的每一处景色。陆帆沿着复道回廊慢慢走,看到了何园的水心亭、玉绣楼、赏月楼,每一处建筑都很精致,带着江南园林的美。

在何园里,陆帆还看到了很多匾额和楹联,都是以前的文人写的,比如“寄啸山庄”的匾额,是何园的旧名,还有“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西壁船为家”的楹联,写得很有诗意。陆帆拿出手机,拍了很多照片,想着以后可以放进书稿里,让读者看看扬州园林的美。

晚上,陆帆按照小苏的推荐,去古运河坐船。古运河的码头很热闹,有很多游客在排队买票,游船是画舫,上面挂着红灯笼,很有江南风情。陆帆买了票,上了一艘画舫,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画舫慢慢驶离码头,沿着古运河行驶,两岸的灯光亮了起来,老房子的轮廓在灯光下很清晰,有的房子里还亮着灯,能看到里面的人在吃饭聊天,很温馨。画舫上还有导游在讲解古运河的历史:“扬州古运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盐商的货物都是通过古运河运输的,古运河见证了扬州的兴衰,也见证了扬州的文化。”

陆帆看着窗外的景色,古运河的水很平静,倒映着两岸的灯光,像一条银色的带子。画舫经过东关街时,能看到“皮包水茶社”的红灯笼,还有早上吃早茶的窗口,心里觉得很亲切。经过瘦西湖时,能看到白塔的影子,在灯光下很美丽。

画舫行驶了一个小时,回到了码头,陆帆下了船,沿着古运河慢慢走,岸边有很多长椅,有的老人在聊天,有的情侣在散步,还有的孩子在玩耍,很热闹。陆帆找了个长椅坐下,拿出笔记本,写下:“扬州的一天,是被魁龙珠的清香唤醒的,是被烫干丝的鲜嫩打动的,是被个园的竹子治愈的,是被古运河的灯光温暖的。‘皮包水’的精致,不仅是美食的精致,更是生活的精致,是扬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里,慢下来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享受时间,是感受生活的美好。明天还要去冶春茶社吃蟹黄汤包,还要去尝尝扬州的狮子头,还要去逛东关街的老店,扬州还有很多故事等着我去发现,还有很多美食等着我去品尝。”

回到民宿时,己经快十点了,小苏还在客厅里看书,看到陆帆回来,笑着问:“今天玩得开心吗?古运河的夜景好看吗?”

“很好看,”陆帆点头,“个园和何园也很好看,扬州的园林太美了。今天吃的早茶也很好吃,特别是烫干丝和翡翠烧卖,太好吃了。”

“明天我带你去冶春茶社,”小苏说,“冶春茶社的蟹黄汤包是扬州最有名的,要早点去,不然要排队。还有,明天早上东关街有早市,有很多卖新鲜蔬菜和点心的,你可以去逛逛,感受一下扬州的清晨。”

陆帆点点头,跟小苏道别,回到房间。他躺在床上,脑海里回放着今天的点点滴滴——魁龙珠的清香、烫干丝的鲜嫩、个园的竹子、古运河的灯光,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过,让他嘴角忍不住上扬。

他知道,明天又会是充满美食和故事的一天,扬州这座城市,像一本精致的书,每一页都藏着惊喜,等着他慢慢读,慢慢品。

热门小说推荐

不朽圣尊
傲月长空不朽圣尊
...
为奴
狂上加狂为奴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