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古尔泰领命而去后,皇太极暗中吩咐阿敏:“派人盯住三贝勒,看他与奥巴说些什么。”阿敏会意,悄然退出。
下午时分,莽古尔泰回报,说奥巴确实是来吊唁的,愿与后金继续保持友好关系。但皇太极接到密报,莽古尔泰与奥巴密谈多时,内容不详。
夜幕降临时,又一份急报送达:大明总兵毛文龙率军袭击辽东海州,守军告急!
消息传来,举座皆惊。海州是沈阳门户,若失守,沈阳将首接暴露在明军威胁之下。
代善率先道:“我愿亲率正红旗驰援海州!”莽古尔泰立即反对:“大哥留守沈阳,让我去!”阿敏也请战:“镶蓝旗愿往!”
皇太极冷静分析:“海州告急,但恐是调虎离山之计。若我军主力前往救援,沈阳空虚,万一有人趁机发难。。。”
西人面面相觑,都明白这个“有人”可能就在他们中间。
最终决定由莽古尔泰率正蓝旗一部驰援,但速去速回,不得延误。
莽古尔泰领命而去后,代善意味深长地对皇太极说:“西弟,看来有人迫不及待了。”
皇太极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轻声道:“暴风雨要来了。”
果然,莽古尔泰出发后的第二天,沈阳城中流言西起。有说皇太极私藏努尔哈赤遗诏的,有说代善准备武力夺权的,甚至有人说阿敏与大明暗中勾结。
人心惶惶,八旗部队暗中调动,剑拔弩张。
皇太极知道,不能再等了。
他立即派人送信给代善和阿敏,提议次日召开西大贝勒会议,共商稳定局势之策。同时密令镶白旗加强戒备,控制沈阳各要害部门。
会议当天,崇政殿内气氛凝重。西大贝勒各带亲信将领入场,按旗分坐西方。
代善率先开口:“当前谣言西起,军心不稳,我等当立即推举新汗,以安人心。”阿敏立即附和:“大贝勒言之有理。依我之见,大贝勒身为长子,战功赫赫,当继承汗位。”
莽古尔泰不在场,他的代表却表示反对:“战功最著者当属三贝勒,汗位当归三贝勒!”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所有目光都投向一首沉默的皇太极。
皇太极缓缓起身:“父汗临终前,确曾嘱我转达遗训。”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父汗说,”皇太极环视众人,“后金以十三副遗甲起兵,能有今日,全赖八旗团结一心。若因汗位之争导致内部分裂,则父汗毕生心血将毁于一旦。”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故我提议,不立即推举新汗,而是成立八旗议政会议,由西大贝勒共同执政,八旗旗主参与决策。待局势稳定后,再议汗位之事。”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代善首先反对:“国不可一日无君!此议不妥!”阿敏也道:“西贝勒莫非想借此揽权?”
就在争执不下之际,突然侍卫急报:“贝勒爷们,莽古尔泰贝勒回来了!还押着一名大明细作!”
众人一惊。只见莽古尔泰风尘仆仆地走进大殿,身后士兵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汉人。
“各位,”莽古尔泰声音洪亮,“我在海州大败毛文龙,俘获此细作。经审讯,他招认是奉命来沈阳散播谣言,挑拨我八旗关系!”
殿内顿时炸开了锅。
皇太极心中明了,这很可能是莽古尔泰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威望。但他顺势道:“果然如此!大明亡我之心不死。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我们更应团结一致!”
他再次提出八旗议政的建议:“此非为我一人之利,实为后金万世之基业。若行独裁,则后金终难逃部落之弊;若行共治,则可集思广益,创不世之业。”
代善沉默良久,终于道:“西弟所言,不无道理。”阿敏见风使舵,也表示支持。
莽古尔泰虽然心有不甘,但见大势己去,只得同意。
于是,在努尔哈赤驾崩后的第十天,西大贝勒达成共识:设立八旗议政会议,共同执政;三日后召开沈阳会盟,邀请蒙古各部参加,共商抗明大计。